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桥街道:首台多层住宅电梯加装进行时
居民共同见证“样板梯诞生记”
效果图

  ■记者 成佳佳

  近来,大桥街道明丰苑小区6号楼门前总是热闹非凡。原来,街道首台多层住宅电梯加装工程正在进行中,见证电梯“诞生记”成为居民们的要紧事。

  从去年4月开始,小区“三驾马车”组成“三方会谈”,先后在普陀、杨浦等多个已经成功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开展调研学习。历经一年多时间的探讨、沟通、协商、立项,6号楼居民住上“电梯房”的日子终于进入了倒计时。

  打造“样板梯”,看得见摸得着

  明丰苑是始建于1997年的商品房小区,一梯两户,居民大多为退休老人。“年轻的时候还没感觉,现在爬楼梯都要一格一格数,身心俱疲。”居民许先生说,“家里还有年纪更大的‘悬空老人’,每天都在盼着装电梯,方便老人下楼。”

  居民对于加装电梯热情高涨,居民区书记郑恋咏却发现,“不少居民对加装电梯只知道一个概念,没有实物体验,所以不敢放手去做,必须先有一部‘样板梯’出来,让居民看得见、摸得着。”

  让哪栋楼第一个“吃螃蟹”?郑恋咏把目光瞄向了6号楼,因为这栋楼里住着不少“内行”,有业委会成员、物业经理、高校教师……“加装电梯是个技术活,有懂行的居民一起推进能少走弯路。”而且,6号楼底楼为沿街商铺,对于加装电梯商户均没有反对意见。

  郑恋咏的想法和6号楼居民不谋而合。住在502的业委会副主任董龙根首先当起了牵头人,了解政策、外出学习……住在6楼的方先生从船舶配套公司退休,对机械制造很有研究,和住在4楼的上海电力学院教师组成了“专家团”,对电梯选择、施工方案仔细把关。

  小区业委会负责人透露,小区内每栋楼的房屋结构都相似,“样板梯”加装经验完全可以复制推广。

  齐心协力将“拦路虎”各个击破

  “加装电梯不是小事,不可能一上来大家就是一条心。”郑恋咏坦言,尽管6号楼“先天很足”,但真正动工起来也有不少难关要过。

  加装电梯必须按规定取得全小区和该栋楼住户相应比例的许可,那么谁有时间、有能力去征求居民意见?拥有多年群众工作经验的郑恋咏主动挑起了大梁。“上班族,我们晚上去敲门,退休人员,我们就白天做工作。”郑恋咏带着居委会工作人员跑遍了整个小区,挨家挨户上门开展征询。

  居民方先生告诉记者,社区居民的团结一心是成功加装电梯的关键。有户人家之前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在商量资金分摊方案的时候又犹豫了。这种情况下,其他业主并没有苛责,反而在了解该户人家的实际困难后,齐心协力提出优惠条件,并且一鼓作气分摊了费用。

  从有加装电梯想法到项目落地,小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各自列出任务清单,将加装电梯过程中的“拦路虎”各个击破。

  “有热心牵头人、有业主积极支持,就这样多方配合形成了合力。”大桥街道负责人向记者总结了“样板梯”成功加装的“秘笈”。据了解,下一步,大桥街道将以明丰苑小区6号楼为样本,加快其它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步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居民共同见证“样板梯诞生记”
形成具有特点的“正能量场”
楼宇党建服务添新成员
变身“文明乘车”宣传志愿者
助推家庭医生制度内涵建设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居民共同见证“样板梯诞生记” 2019-07-04 2 2019年07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