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药剂师如果能在开药时就处方药的医嘱与患者“互动”,有助于患者理解药效以及正确服用和保管药物。
美国医药分开,医院一般不提供药物,患者要另去药房按处方取药。为防范药物滥用,医生开的处方药不给整瓶或者整盒,只给特定疗程所需的剂量,装入特定容器并贴上标签,标示患者姓名和服用方法。
患者取药时,除非另有要求,一般药剂师会训导式地交代医嘱,宣读一番药瓶标签的内容。
俄勒冈大学学生健康中心药房主任罗伯特·博伊斯参与一个联邦政府项目21年,以印第安土著居民为服务对象,与一些同事创制一种非常规医嘱方式,即主动向患者提出几个基本问题,如所领取的处方药药名、预期疗效、服用和保存方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如何处置,回答无所谓对错,这是为了开始与患者的讨论。
博伊斯及其同事在最新一期《美国药剂师协会杂志》发表论文,介绍在4家社区药房随访500名患者并比较常规和非常规医嘱方式所获结果:无论是常规方式,还是非常规方式,患者一般都能知道自己领取哪一种处方药及其预期疗效;同时,非常规方式与常规方式相比,知道如何服药、何时服药以及可能的副作用的患者数量比为4比1。
在互动结果方面,接受互动式医嘱的患者中,有71%能回答药剂师所提全部问题;而常规的单向医嘱,仅有33%的患者能回答这些问题。针对每一位患者,互动讨论或者单向训导,药剂师平均耗费的时间分别为两分钟和75秒。
美国法律规定,在向联邦政府补贴医疗保险项目供药的药房,医保病人领取医师新开处方药时,药剂师必须提供指导。但是博伊斯认为,药剂师做法各异,经常流于形式。他相信,对话互动式医嘱更为有效,“是对常规方法的极大改善”,对医疗保健“极为重要”。 ■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