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寒潮病”
气温骤降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中老年人最好选择在温暖的室内锻炼,以微微出汗、没有明显胸闷气短为宜。另外,饮食要清淡,避免高盐、高油、高糖,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
气候变化容易引起关节疾病的急性发作,因此关节类疾病的患者,要根据天气变化,做好预防。气温急速下降对有慢性腰腿痛患者的影响更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慢性腰肌劳损等患者,在低温天气的影响下,身体的疼痛病灶及相邻组织血管更容易收缩,加重疼痛。因此,患者应坚持锻炼,提升防御力,减缓病情发展甚至促进疼痛的康复。如在睡前下肢抬高,早上四肢活动约10分钟再下床,腰痛者试着多做侧弯身、腰背部叩击、摸脚。
值得注意的是,冬天血管收缩,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运动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锻炼前一定要延长热身时间。
注意出行安全
严寒天气,上海的郊区道路和高架匝道等路段最易结冰,在“冰面”开车时,车辆的制动距离是平时的近四倍,因此一定要放慢车速,切忌急刹;如遇降雪、路面普遍出现冰冻,建议司机走地面道路。
■开车前注意车窗除雾。为防止前挡风玻璃上起雾或结冰,不妨滴几滴洗洁精在干毛巾上,把玻璃擦一遍,能够有效防止水雾附在玻璃上。
■上“冰面”慎选车道。严寒情况下,高架上肯定会率先结冰。高架道路的一侧路面多为4条车道,1号和4号车道位于道路边缘,比较容易结冰,因此新司机不妨选择2号和3号车道。
■进隧道适当降低车速。进入隧道后,一般是下坡道且多为弯道。在这个区域,车辆排放的尾气、油气不易及时排出,地面易附着水油结合物。如果遇上雨雪天气,路面会更加湿滑。所以,司机进入隧道前一定要打开近光灯,并适当降低车速。
■遇冰雪,改走地面。如遇降雪时间较长,路面普遍结冰或积雪,建议不要上高架,走地面道路。
做好水管防冻保护
为避免室内外水表及水管等供水设施冻结给生活带来不便,要及时做好水表及自来水管道的防冻保暖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冻措施:
■“穿衣戴帽”。对暴露在室外的水管、水表、水龙头等,可使用棉麻织物、塑料泡沫进行包扎保温。
■“关窗防寒”。天寒时,特别是在晚上关紧阳台、厨房、卫生间及所有朝北房间的窗户,以保持室内温度。
■“滴水成线”。在严寒天气,如果气温在零下3℃以下,可稍稍拧开龙头使水流成线,保证管内自来水流动来防止夜间冻结。
■“用水保障”。晚上做好贮水准备,避免给次日生活造成不便。
■“排空设施”。太阳能热水器水管应安装竖置防冻排水装置,以便排空防冻。
■“应急措施”。对确已冻住的水管,如果是PVC管,可用热毛巾敷在水管表面,再用温水冲淋化冻,切不可用火直接烘烤或用开水急烫,避免造成管道或者水表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