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下一步,本区将注重对现行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进行跟进评价与修改完善,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现行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政策实施效果、政策知晓率等内容进行评价,并将以此为依据,对政策作出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会上,社会组织代表围绕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过程中尚存的“短板”、如何打造具有公益影响力的品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内容开展讨论。
为社会组织“降准”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本区共登记各类社会组织664家,其中社会团体13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32家。受2015年年初出台的政策推动,2015年新成立社会组织51家,比2014年同期增加54.5%。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委托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279个、项目资金达445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3%、27%。
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和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记者从区社团局了解到,2015年区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降、让、扶”。“降”主要是指一些有志于举办社区社会组织的公益人士在初期往往面临资金少、规模小的瓶颈,甚至于有一种“登记找不到门”的感觉。对此,杨浦区相应降低了对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登记要求,放宽登记准入条件,帮助这类社会组织获取法律地位。把这类社会组织的注册资金降低至5000元,这是目前全市最低的注册资金标准。
为组织让出“服务空间”
社会组织的服务空间到底有多大?究竟哪些职能可以从政府手上让渡出来转移给社会组织?据了解,早在2012年,本区就出台了《杨浦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施办法》,并配套开通了全市首个区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网站,至此,杨浦区所有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均通过平台统一操作。
2015年,本区进一步梳理了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把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性服务、技术性服务、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事项均列为可以转移的政府职能,从而进一步打开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
殷行街道辖区内共有上千名精神障碍患者,其中持有残疾证的精神障碍患者有500多人,上海乐爱社工师事务所是一家5A级社会组织,该组织社工在工作中与精神障碍患者的接触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社区内患者精神生活匮乏,过着与普通人相对隔离的生活,但他们也有参与社区、融入社会的需求。由此,乐爱社工师事务所通过承接项目,搭建精障患者服务管理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康复课程、培养其兴趣爱好、增加其社交的机会和能力,并通过提高其家属照料能力、志愿者队伍的组建等模块建立一个信息输入、资源输出的社区精障管理平台。
有效帮扶为组织“增能”
乐爱社工师事务所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近6年的努力,“乐爱”在杨浦区“助残、为老、志愿者管理平台”等领域,服务内容不断延伸、服务项目不断增加,乐爱的专业服务得到了服务对象、街镇的认可和好评,承接的殷行阳光心园在2012年就获得上海市示范单位;2015年承接的殷行社区(街道)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平台服务项目被评为杨浦区十佳优秀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杨浦区开放的政策和重视,以及用社会力量服务社区的先进理念。
区社团局局长余征表示,从为新成立社会组织提供经济扶持和项目指导到激励提升项目运行能力再到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规范化建设评估,杨浦注重对社会组织全过程式的扶持服务,为社会组织获取更多的“增能空间”。下一步,杨浦要围绕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要求,开展专题调研,出台针对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扶持政策,做好对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服务引领工作。同时,推出在各行各业领域里、特别是社区服务领域里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先进社会组织,并进行造册公示,为政府、群众提供一个搜寻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