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描述图书馆“占座一族”的辛酸,莫过于“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座位就在我面前,我却不能坐。”
日前,南大图书馆发布《鼓楼校区图书馆座位系统使用规则》(试行)的通知。今后,读者要先关注“我去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然后预约借阅室。
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想通过“微信选座”的方式规范图书馆座位秩序,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想上自习的同学有座位坐,不必起早排队等座位、抢座位,更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如此善解人意的举动,本该收获“掌声一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不用微信的同学就不能去看书了?谁规定每个人都得用社交媒体,都得用微信?不用智能手机的同学就不能去看书了?不会操作这么复杂系统的退休教职工想来图书馆看书咋办……”除了“微信选座”这种方式被质疑,新政中的某些规定也饱受争议。比如,读者离开座位可以在微信端选择保留座位,去卫生间20分钟、查资料30分钟,用餐时间为90分钟,且用餐状态只在特定时间内可用;如有“超时”行为,会被记为“违规”。
“微信选座”是一种新颖方式,要让学生普遍接受,不能急更不能缺乏全面、系统的考虑。不仅要在新政出台前广泛采纳受众的建议,也要在新政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听取意见、接受监督,通过完善、规范,实现受众利益最大化。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说,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通过搜集后台数据,搜集同学们反馈,再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规则,是否需要继续使用这个系统。这样的表态值得肯定。
其实,对学校来说,应该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力度,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优越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而言,应当提高自身素质,不恶意占座,多点公共意识,方便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方便自己。(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