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 朱良城 文/摄
挺身而出,化解矛盾
进入蒋家浜居委会,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楼坑洼不平的办公桌。二楼办公室里,办公桌下垫砖头,也是居委会一大“特色”。这些桌子为何如此破败?蒋家浜居委会主任郑春梅道破其中缘由:“我们这里特殊人员多、困难人群多。常常会有以各种理由前来居委会讨要补助的人。讨不到就拿桌子撒气,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蒋家浜居民区由4个二级旧里棚户区组成,辖区面积10万平方米左右,实际居住人员超过1.2万人。这里人口密集、住房简陋、道路狭窄、违建多、弱势群体人员多,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要开展好居委会工作,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面对困难郑春梅没有退缩,她心系居民、服务群众,了解民生、反映民意,数年如一日地坚持,用真心赢得了居民的信任。
2013年的一天,蒋家浜百余名居民因为动迁问题情绪激动,拦堵了市级“三横三纵”的主干道周家嘴路。现场情况十分危急,一边是车水马龙的周家嘴路交通受到严重影响,一边是拦在路上情绪激烈的群众。原来,蒋家浜的81街坊、83街坊作为旧区改造的动迁基地已停滞十三年之久,居民盼望实施动迁的意愿日益强烈,多次上访到市、区、街道反映诉求。这次拦路的根源也在这里。
郑春梅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事发地点。面对突发的群体矛盾,她挺身而出,迅速做出了判断。凭借着居民对自己的信任,郑春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告大家冷静下来。当她看到被推在人群前列,坐在轮椅车上的老阿姨时,语重心长地说:“是谁把阿姨推出来的?这么大年纪被这样折腾,出了事你们谁能负责?”带头拦路的几人自觉理亏,默不作声。郑春梅接着劝道:“大家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和你们一样,也希望早日动迁,但这事急不得,这种过激方式解决不了问题。我是大家选出来的人大代表,一定会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通过正常渠道将大家的意愿反映上去。”经过她的耐心劝解,拦路的居民终于撤离,道路也恢复了通行,这起群体矛盾得以顺利平息。
事后,郑春梅并未食言,一方面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上门走访拦路居民家庭,疏导他们的情绪;一方面以区人大代表的身份,将居民的旧改需求,撰写成议案向市、区积极反映。这件事之后,居民更信任郑春梅了。
柔中带刚,善于发动群众力量
旧里棚户区,有些人会时不时到居委会讨要“补助”,要不到就要大吵。居民区里有个“瘾君子”陈某成天无所事事,靠每月七八百元低保过活,一没钱就找各种理由到居委会闹事。一次,他谎称家人不让他进门,扬言要跳兰州河,点名要居委会干部解决问题,郑春梅立即出面劝阻,苦口婆心地开导教育,直至凌晨才将他劝回。
又有一次,刚从戒毒所释放回来的陈某跑到居委会大吵大闹,进门就找主任:“主任呢,在不在?我没钱看病,没钱吃饭,你今天必须给我点钱,不给我就不走了!”郑春梅既不躲避,也不慌张,等他发泄以后对他说:“针对你这种情况,可以去救助所开单子,前往杨中心看病,这是低保户的指定看病医院。去其他医院看病,可以把医药费单子拿来,报销50%的医药费。”一看要钱无望,陈某气急败坏,拿起水杯就扔到郑春梅身上,还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刀子声称要割脉自杀。郑春梅平静地看着他:“该给你的补助已经给过了,小区里这么多困难群众,怎么能都给你一个人?”陈某见纠缠无果,怏怏地离开了。
郑春梅心里有一本清楚的账,她有自己的工作原则:该给的补助一分不会少;不该给的,一分也不会多给。一次郑春梅无意中听说陈某生病了,就主动去看望他,还帮助联系报销医药费用,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这令陈某非常感动,此后他再也没到居委会闹过,每次见到郑春梅,还喊她“阿姐”。
解决完个人的小矛盾,居民区还有更多大矛盾等着郑春梅处理。蒋家浜是个没有物业管理的居民区,居委会就是居民的直接管理者,一有事居民首先就会想到居委会,想到郑春梅。“居民确实比较依赖我们,没办法,现在我们就是他们的‘一级领导’嘛。”郑春梅说,居民区里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单靠她和书记两个人是不行的,他们通过发动和依靠党员和群众的力量,为打造更和谐的小区而努力着。
由于没有物业管理,蒋家浜居民区生活垃圾的清扫和运送都得靠自己解决,郑春梅和居委会干部一起组织成立了“爱我家园党员志愿者环境服务队”,一个月至少进行4次集中清扫,每月清除垃圾杂物数百公斤,还帮忙居民疏通下水管道、修补路面等;因居民区公共电线等设备老化,超负荷运转,经常发生自燃等情况,居民私拉电线的情况也比较多,居委会又成立了以党员为主的社区消防治安志愿者服务队,平时一日三次的巡逻检查,排除隐患;针对居民区基础条件差,外来人员多,易发各类灾害事故和矛盾纠纷频发等特点,居委会还成立了公正温馨调解工作站,每年接处各类矛盾纠纷300多起,1000多人次,制作调解协议书50余份,发挥了人民调解在维护社区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韧劲十足,只为社区和谐
郑春梅骨子里有股韧劲,只要是未完成的任务,她就会拿出“女超人”的气魄,尽一切可能去做。
由于蒋家浜公用设施老化,一度排水不畅,只要赶上下暴雨,大部分居民家中就会发生积水现象,最严重时多达200多户进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排水问题,郑春梅联系了一线工作法区建管委的领导和街道市政科,得到大力支持。相关部门从2009年起对蒋家浜的下水道实施重新开挖排放工程,每年排放600米管道。
工程开始了,但难题依然很多。由于居民区人口密集、住房条件差,违章扩建房屋多且占据了原有的下水管道,在管道排放的过程中,矛盾突出。6年多来,郑春梅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解,做居民工作,同时多次召开协调会解决矛盾,使下水道排放年度工程每年都能在汛期前完成。每年工程完成后,遇到下雨时,她还会仔细观察是否还有积水的地方并进行详细记录,提供给施工单位。现在蒋家浜的下水道,就像网格图一样,纵横交错,畅通无阻。2015年6月17日,上海遇到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蒋家浜没有一户家中进水,居民们都夸居委会工作做得好。
2013年以前,居民区没有路灯,靠居民家里的灯光照明,盗窃案频发,有一次,仅仅一个晚上,同住一条巷子的8户人家因被盗而报警。郑春梅急居民之所急,把安装路灯作为头等大事,向街道办事处申报“实事项目”,最终获得了安装经费。也是从2013年起,几乎每年居民区都会新安装一批路灯,光去年就安装了四五十盏,如今夜里都有灯光照明,盗窃等情况明显减少,居民的安全感也提高了。
“一名合格的居委会主任要在居民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带好班子,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充满活力的社区队伍,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郑春梅经常加班加点,带着居委会干部,串百家门,解百家忧。她还积极推进旧里小区的文化团队建设。现在的蒋家浜居民区,团队活动多了,志愿服务多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已蔚然成风。每年逢年过节的时候,在居委会的组织邀请下,租住在此地的新上海人,还会为居民表演富有自己家乡特色的地方戏剧与歌舞,整个社区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