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登义是杨浦在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中涌现出的模范先锋,更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在他的身上,集中展现了一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忠诚于党、一心为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信念坚定,胸怀大局:听党的话跟党走
韦登义是一名有三十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政治信念坚定,始终对党忠诚,青年时代,他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年近半百的时候,顺应上海城市转型和产业调整的需要开始二次择业,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副厂长,落差的阵痛、前途的未卜并没有让他心生怨言,而是怀着对党的无限赤诚,怀着“总想再为国家做点什么”的朴素情怀,仍然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满怀着对群众的深情,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踏实做小事,扎根基层,成为善于调处旧改征收各类矛盾的“金牌老娘舅”。
这就是韦登义——一个历经苦难忠心不改,几度转折听党指挥,始终心怀在党为党、荣辱与共的“家国情怀”的人,一个时刻听党号召,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的人,一个坚定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的人。
情系百姓,调解为民:懂群众语言用群众方法
韦登义始终心系百姓,连心党群,坚持调解的第三方中立地位,以群众工作的方法化解群众矛盾,坚持达国法、通天理、近人情的原则,在与矛盾家庭各方的沟通中明之于法、晓之于理、动之于情,耐心听取群众诉求,把群众当“亲人”,将心比心为对方摆事实、讲道理,公正公道地妥善调解居民家庭内部纠纷,有理有据地引导人民群众合理表达利益诉求。通过“情、理、法” 、“背对背”等原创调解方式,把矛盾问题化解在无声无息中,让政府社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74街坊齐齐哈尔路XX号产权人秦老去世后,留下一幢街面老房子,给5子2女,面积64平米。如今,这七个子女都年过六旬,最大的已八旬高龄,房屋征收安置人口核定26人,后代子孙多,生活不富裕。由于秦老在世时,没有对产权进行分割,在房屋列入征收基地后,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集中爆发,他的子女们对房屋征收补偿方案以及政策不认可,也比较有抵触情绪。
于是,老韦与征收公司经办人一起先后上门80多次,分头做秦家子女思想工作,摆政策,讲道理,在最后关键时刻连续对秦家子女面对面的交谈,以一颗真诚之心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最后,秦家子女们齐聚征收基地,签名同意征收,兄弟姐妹握手言和。
乐于奉献,不计得失:朝九晚九全年无休
身为“老韦调解工作室”的核心成员,韦登义主动承担了高强度的调解和咨询工作,主动随工作室的同志到基地进行义务法律咨询,积极为百姓被拆迁人员寻求法律支持,维护其权益。几乎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经常到12点才下班。双休日照常上班,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接受居民咨询和求助。房屋征收事务所的工作人员遇到棘手的家庭矛盾总要找他帮忙解决,被征收房屋的居民家里征收补偿款分配上遇到矛盾首先想到调解工作室找他当“老娘舅”,居民有政策法律上不理解的问题也会到调解室咨询,甚至居民受到委屈、遇到不开心的事也喜欢到调解工作室诉诉苦、发发牢骚。基地上的“老韦调解工作室”可谓“门庭若市”,办公室门口总有不少被征收的居民早早在这里等候,常常日程排满,一波人还没有结束,另一波人已在门外等待。老韦专业认真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调解技巧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韦登义的家境并不宽裕,爱人还身患重病,2014年下半年他们家也成了“动迁对象”。作为旧改基地的调解员,韦登义懂征收政策,且本人又长期在旧改基地工作,上上下下人头也熟,但他严格遵守征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当他抽到偏远的安置房时,没有利用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人际关系,为自己谋私利,目前家属还在外借用房间过渡。
崇尚法治,攻坚克难:不言放弃敢啃硬骨头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第一道防线”。韦登义所在的杨浦区是上海中心城区中二级以下旧里面积最多的一个区域,旧区改造任务非常繁重,被广大干部群众戏称为“天下第一难”,动迁纠纷是困扰旧改工作的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年近花甲的他,把人民调解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从零开始,刻苦钻研法律知识,学习动迁征收政策,成功转型为一名上海市首席调解员。他崇尚法治,秉持“依法调解”的职业操守,面对旧改征收领域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综合考虑法律、情感、利益、伦理、道德、稳定等诸多因素,运用多种手段破解难题。
自2012年6月,由韦登义牵头的“老韦调解工作室”进驻旧改基地以来,先后接待旧改基地居民来访咨询5000多人次,调解成功并制作各类旧改征收纠纷、家庭矛盾等人民调解协议1500多份,化解了一个个看似“无解”的矛盾,成为了破解旧区改造难题的突破点,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突出贡献。■祖之 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