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生活·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然博物馆开讲追根食文化

  5月28日,上海自然博物馆绿螺讲堂再次开讲,此次邀请来自复旦大学的两位专家——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卢宝荣教授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艳博士,从文理两个角度共同带来“民以食为天:农耕起源多样性保护”科普讲座,让公众走向生活,走向食物,走向餐桌上的生态保护,从一日三餐做起,为维护生态多样性做出一份努力。

  卢宝荣教授从《舌尖上的中国》引入,带观众发现,年糕、糍饭、粽子、米粉、糍粑等美食,原来都有水稻的身影。潘博士还带来了一粒6000年前的炭化稻,请现场观众近距离观看。潘博士说,在远古时代,人类的食物来源只能依靠狩猎和采集,常常为讨“一口饭”而不得不长途跋涉和不停迁移,在“衣不蔽体”和“食不果腹”的艰难和困扰中缓慢发展。人类对食物如此短缺的日子,竟默默忍受了长达180万年。

  除了人类几项重要的栽培作物,卢教授还特别以上海为例,介绍了金瓜、芡实、塔菜、水蜜桃、三黄鸡等充满本土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不同地域和不同环境中丰富的农作物品种多样性的形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姿多彩的角色。然而,现代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导致了农作物品种趋于单一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迅速下降和丧失,还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特刊·小巷总理
   第04版:城事·三区
   第05版:民生·社会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特刊·杨浦区第二届运动会
超强厄尔尼诺对上海影响有限
自然博物馆开讲追根食文化
退休住院保障2016年社区参保6月启动
2016年杨浦区首届睦邻节等你来
杨浦时报生活·资讯07自然博物馆开讲追根食文化 2016-05-31 2 2016年05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