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9月20日全国第14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19日下午,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民晚报社、杨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区委宣传部、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等单位承办的“修身立德”——第六届上海好心人节暨“倾听上海”——第二届上海市故事大赛颁奖典礼,在杨浦区少年宫举办。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市文明办副主任宋慧,市文广局副局长王玮,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宣传部部长高德彪,新民晚报党委副书记韩春培等出席。来自各区文化部门、故事大赛评委和获奖者、市区好心人以及杨浦百姓400余人参加了主题活动,共讲凡人善举,共树文明新风。
活动将上海市好心人节主会场活动与“倾听上海”第二届上海市故事大赛颁奖典礼衔接。围绕“寻找身边好心人、分享创业之心得、讲述创新之理念”的主题,“倾听上海”第二届上海市故事大赛分创作和讲演两个部分,16篇最终评选出的创作分获金银铜奖,与34篇优秀奖一起结集出版,故事讲演的20名选手分获金银铜奖。其中杨浦推荐的《西点女生》、《心灵药方》获得创作故事金奖,《小巷好总理》获讲演故事金奖。《心灵药方》、《红衣红心》、《传奇校长谢小双》这些来源于现实中的真人真事、好人好事,感召和温暖着人们。“大赛作品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将身边好心人的事迹,修身立德的故事收入视野,让其在市民中广为流传。‘倾听上海’紧接地气,故事从市民中来,再到市民中去,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之无愧成为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的特色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
本届好心人节以“中国梦·申城美·修身行”为核心,向广大群众展示历届道德模范和上海好心人的事迹,通过“大国工匠”王军、“妙手仁心”张兴儒亲口讲述他们“修身立德”的故事,以及推荐一批“修身书单”的方式,引导市民群众修身律己、崇德明礼,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将“助人为乐、爱岗敬业、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中华美德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道德模范“大国工匠”王军曾是宝钢集团一名普通的岗位辅助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摸爬滚打30年,通过不断创新成为了新时代的技术工人,如今他拥有国家专利及申请188项、宝钢技术秘密26项和PCT国际专利申请4项,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他在活动现场发表演讲时说,“岗位工人不是弱者,而是世界财富的创造者,岗位工人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把自己的岗位变成自己的实验室,在岗位上创新,找到自信和价值所在,做一个贡献更多价值的人”。
“‘凡人凡事’来源于基层、扎根群众,他们是具有时代特点、群众认可的可敬、可亲、可学的先进典型。让我们人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活动通过多媒体情景诗朗诵《情到深处》和情景故事《好人老郝》,展示了杨浦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中涌现的先进典型,2015年度十佳好人好事凡人善举、追梦故事……反映了杨浦好心人“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力量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
“以书为鉴,可以明修身”,活动还发出了“读好书、做好人”的倡议。从今年4月起,作为“市民修身行动”的重头戏之一,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新闻出版局、市总工会、新民晚报社共同发起“市民修身”生活读本推荐活动,“市民修身书单”以“乐读、乐享、乐活、乐行”为主旨,每季度向市民推荐15本融合科学性、健康性和趣味性的“修身”知识普及书籍。 ■记者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