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轨交网络由五年前的3线19站17公里,增加到4线25站23.7公里,线网密度从0.28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0.39公里/平方公里,对区域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努力,全区道路好路率由五年前的93.23%提高到94.4%。
展望新的五年,围绕服务“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区”转型发展目标,杨浦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向更高的要求迈进:
按照突出“重要项目、重要功能、重要区域”要求,遵循“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开发模式,新的五年内重大工程项目计划安排58项,其中正式项目53项、预备项目5项。53项正式项目中计划开工32项、竣工40项(其中19项为五年内开工并竣工)。58项重大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23项、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产业发展领域建设项目30项、社会事业性项目5项,分别占总量的31.0%、51.7%、8.6%。
未来五年,按照“区域道路要明显通畅、越江交通压力要明显缓解、轨交网络要初步形成”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全力推动城区综合交通系统建设,形成覆盖更广、功能更强、系统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批批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一项项基础设施项目的推进,优化了杨浦的发展环境,增强了区域综合实力,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为新时期杨浦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记者 周琳
助力经济发展“撑杆跳”
五年来,杨浦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排除万难、强势推进,加快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提升发展。
这五年,是杨浦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富有成效的五年。期间,新开工的区重大工程项目共有78个、总建筑面积521.2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718.99亿元。这78个项目分布于杨浦的各个区域:有五角场功能区的合生国际广场、复旦管院、334街坊商办项目等;有滨江发展带上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丹东路轮渡站、滨江公共岸线示范段等;有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旭辉商业广场、国际设计一场、中天上海总部大厦等;有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上的文通集团总部大楼、22/23街坊、16街坊、12街坊等;还有新江湾城的中悦商住办综合项目、新江湾城科技园总部一期、中航科技园等,涵盖了高校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和市政配套项目。
这五年,全区竣工的重大工程项目共有66个、总建筑面积447.6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801.17亿元。其中有波司登总部基地、东方蓝海、新江湾城科技商务总部园一期等21个商办项目;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二期、宝地国际商贸广场、合生国际广场等14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公用事业类的有区校安工程、区少年宫重建项目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安图医院公共卫生分院等10个;市政配套类的有长阳路拓宽工程、双辽支路辟通工程、大定海排水系统等11个。另外,还有上体院乒乓球学院训练馆、同济研究生公寓、上财大新建学生宿舍等高校类项目3个;城市方园、“中华烟”技改项目、市教育考试院等其他项目共7个。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已经成为杨浦区域经济社会飞跃发展的“撑杆”。
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
五年来,杨浦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城区集聚和辐射能力增强。全区轨交网络由五年前的3线19站17公里,增加到4线25站23.7公里,线网密度从0.28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0.39公里/平方公里,对区域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杨浦段设6站的轨道交通12号线于2013年底开通,为杨浦南部区域提供了东西向快速公共客运服务。10号线二期启动前期工程建设,18号线启动建设;规划20号线(原17号线)进一步优化规划走向。黄浦江越江通道新增一处,多个越江工程加快推进。2011年,军工路越江隧道建成通车,杨浦区越江通道在翔殷路越江隧道、杨浦大桥和大连路越江隧道基础上增至4处,越江车道达22条。周家嘴路越江隧道于2015年启动前期工程施工;江浦路越江隧道于2015年3月立项并全面开展前期工作。
五年来,杨浦路桥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多等级项目陆续启动。市属项目中环线新增国定东路下匝道工程开工建设,并于今年9月30日建成通车,相关的景观工程同步建成投入使用;市级重大工程北横通道(杨浦段)含大连路、江浦路、黄兴路、隆昌路4个下立交,目前正如期推进;市属项目军工路快速路新建工程批准立项。配套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一批区内路桥新建改建工程开工或建成,如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新江湾城通道及空中连廊)前期工程于2015年开工,拓宽辟通长阳路(大连路-军工路),实施江浦路北段交通改善,新建双辽支路(双辽路-江浦路)、新江湾城F地块配套道路、渔人码头一期配套道路,实施国定路(政民路-邯郸路)交通改善,改建惠民路(大连路-荆州路)等;启动南部滨江公共空间及路网一期工程的建设。为方便居民出行,保障交通安全,建成市光路人行天桥和国济路桥,还实施了海安路桥、定海路桥加固等工程。同时,殷高东路接宝山殷高西路、殷行路接宝山何家湾路等“区区对接”道路如期建成;新江湾城部队留用土地范围市政路网建设加快推进。
力求民生保障“全覆盖”
电力、燃气设施建设,是特大型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能源保障。杨浦区中长期规划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967座,其中已上网建3633座(含土建站),另有土建站4在建3座,在建1座(虹杨站),尚未建设的规划变电站30座。上网变电站杨浦区范围目前上网变电站33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有森林站、新江湾城站、洞庭内江合建站3座,总容量156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3座,总容量131134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7座,总容量85万千伏安;35千伏开关站6座。
短短五年内,杨浦按计划建成220千伏洞庭站(110千伏内江站合建)、110千伏双辽站、国泓站、国鹂站4座变电站(含土建站);在建31座变电站中,500千伏虹杨站、110千伏南霞站、民府站已于2014年开工建设。同时,结合市政道路改造,同步实施了长阳路架空线入地工程。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杨浦区实现区域管道燃气用户清洁能源天然气全覆盖,管道燃气用户共计43.4万户,并对59公里燃气隐患管网进行了改造。
五年来,全区净增各类民防工程总使用面积约43.8万平方米,人均民防工程使用面积约1.18平方米;落实区级指挥所工程,建成3个街镇级指挥所、在建2个街镇级指挥所工程。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地下空间2499个,总建筑面积约404.8万平方米。其中已开发使用地下建筑面积超过365.8万平方米,约占总建筑面积的90.3%,在全市位于前列。五年中,全区新建10所应急避难场所,其中I类应急避难场所1处,II类7处,III类2处,新增防空警报器6台。
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要求和无障碍环境区创建工作的具体规定,杨浦区积极完成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建成“上海市无障碍示范区”。新建无障碍设施分布为:公共建筑17项、轨道交通车站1项、福利及特殊服务建筑30项、公共停车场3项、居住小区7项、居住建筑178幢。对既有公共建筑完成无障碍改造557项、公共交通设施完成改造4项、福利及特殊服务建筑完成改造360项、公共停车场完成改造2项、居住小区完成改造455项、高层和中高层建筑完成改造206项。
推进科学管理“上台阶”
五年来,杨浦探索综合交通示范区建设,交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施五角场停车诱导系统等交通信息化工程,建成淞沪路地下空间并启动地下空间行人诱导系统建设,有效增强了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交通信息化管理;建成长海医院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启动新华医院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建成新江湾城C5-7公交枢纽、五角场公交枢纽,杨树浦路公交枢纽开工,三门路公交枢纽启动前期;区交通管理中心建成,交通管理条件得到改善。同时,与市交通委合力推进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示范区建设,从整治道路交通设施、提升公交服务能级、均衡停车供需、扩大交通诱导覆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并探索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与保护,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是杨浦五年来的又一项发展成果。近五年,杨浦加快排水系统建设,逐步提高排水管网达标率,基本建成大定海排水系统泵站、支管工程及合流干管;松潘排水系统、丹东排水系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民星南排水系统完成专项规划并启动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已建雨水排水系统管网的达标改造,实施济宁路、江浦路、吉林路等22条道路共计15公里已建管网的积水点改善工程,逐步提高管网达标率;对黄浦江堤防、虬江外港堤防等8.8公里防汛墙实施进一步除险加固,辖区内的防汛墙安全经受住了“海葵”、“菲特”等台风暴雨的严峻考验。
按照《“上海市建成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杨浦近五年来完成沿江单位50个未纳管污染源点截污纳管;积极推进大定海等市政泵站新建和外围系统管网配套,同时配套建设旱流截污工程,减少旱天污水排江量,改善河道环境,城镇污水处理率接近100%;加强排水管道养护及通沟污泥处理处置,开展市政排水管道检测和管道修复;加大河道疏浚、引清调水,确保河道通畅和安全运行。此外,还开展新江湾城生态景观水系建设,建成3.95公里生态景观河道,确定区域内绿化取水专用点40个,创建市级节水型小区65个、节水型示范小区12个,数量保持在全市前列,城区水环境明显改善。
五年间,杨浦加强城市维护管理,做好道路、河道、泵闸及排水管道等市政设施的日常养护,促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期间,实施道路大中修、重养、整治、日常养护车行道48.26万平方米、人行道11.29万平方米、维修桥梁46座(含景观改造3座)。2014年始,杨浦以“创建国家卫生区、上海市文明城区”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区市政设施的面貌,完成设施应急维修养护项目183个,包括道路重点养护、零星维修、无主道路整治等。经过努力,全区道路好路率由五年前的93.23%提高到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