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6众创空间发展报告》发布
截至目前,全国享受政策优惠的众创空间已达到1337家

  ■记者  毛信慧 叶佳琦

  本报讯  11月14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领衔研发,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协同完成的《2016众创空间发展报告》在上海科技馆全球创业周活动上发布。

  报告对我国众创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专业的分析研究,对全国众创空间发展、区域众创空间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全国众创空间个体进行排名,呈现了一份完整、翔实的众创空间报告。

  报告自启动研发以来,历时近一年,通过大数据方法采集整理了大量相关数据,多位创新创业研究专家、创业投资家、创客空间负责人参与研究。发布当日,首席专家刘志阳教授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报告指出,受政策推动,我国创客空间发展迈入新阶段。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创客空间3155家,享受政策优惠的众创空间数量已经达到1337家,占全国众创空间数量的42.4%。

  报告指出,当前众创空间发展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众创空间呈现加速度发展。科技部认定的众创空间从第一批136个发展到第二批362个,直到第三批839个,增速分别达到167%、131%。全社会迎来了一波巨大的双创浪潮。

  二是众创空间区域分布不均衡。全国众创空间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能级:第一能级众创空间的分布数量在200家以上,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省市。第二能级众创空间的分布数量在100家到200家之间,包括河北、辽宁、福建等省。第三能级分布数量在50家到100家之间,包括湖北、内蒙古、云南、甘肃等省。第四能级分布数量在50家以下,包括江西、贵州、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

  三是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多元化。随着近年来众创空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众创空间提供的辅助创新创业的服务作为其核心价值逐渐凸显。众创空间在逐渐向创造开放式全方位创业服务的方向上发展。

  四是众创空间盈利模式多样化。包括投资驱动型、创业培训型、活动聚合型、媒体推广型、地产思维型、综合生态体系型。其中创业培训型最为常见,其次是地产思维型和投资驱动型。

  报告对全国主要区域众创空间发展特色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不同地区的众创空间发展各有特色: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双核式分布,以上海、杭州为中心,总体分布比较平均;京津冀地区众创空间轮轴式分布,以北京为绝对中心,向天津和河北地区扩散;珠三角地区城市群众创空间网状式分布,从广深地区出发,带动珠三角地区城市众创空间的发展。

  与全国平均水平类似,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正处于发展阶段。就目前情况而言,有45%的众创空间属于地产思维型,39.3%的空间属于产业链服务型,15.7%的空间属于综合生态体系型。随着整体空间盈利模式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众创空间运营方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众创空间也在不断探索与尝试新的运营模式。

  此外,报告还选取全国所有连锁经营的众创空间,按照内部实力和外部表现两方面综合比较,从融资整合能力、创业服务能力、活动与运营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媒体影响力、孵化承载能力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评选出2016全国众创空间20强和单项排名TOP3。创新工场、腾讯众创空间、百度创业中心摘得全国综合实力前三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特刊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创新载体 老干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016众创空间发展报告》发布
聚焦集群发展的可能路径
多校联袂呈现江南丝竹魅力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2016众创空间发展报告》发布 2016-11-22 2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