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就是莲实(梁实秋语),从荷花莲蓬剥出的莲实有好几层皮,剥去硬皮还有软皮,最后还要剔出莲心,才可入口,清香沁人心脾。莲子品质不同,相差很多,而大家公认的最好的莲子产自湖南,号称湘莲。
我出生在上海,长年在上海生活,偶然会在大街上看到小贩在兜售莲蓬,却绝少有机会买到湘莲。睹物思人,我家的相公亦来自湖南,就暂且称他为“湘公”吧。
“湘公”五官端正,浓眉下的一双大眼,还是双眼皮的,常常不苟言笑的,圆瞪瞪的双目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一米七五的个儿结结实实地站到那里,温文尔雅这词好像是不太合适他的。他有个美中不足,就是嗓音太过洪亮,轻声柔语不得。这般地掷地有声在大学讲堂上很是出色,但若处于家庭休闲场所,就不适宜了,惹得家里的妇女儿童常误以为他在骂人了。
某日天气闷热,“湘公”把客厅里的吊扇开得虎虎生风,我刚要落座,就见他瞪着又大又圆的双眼,皱眉正色道,“你出去。”好在我曾多次去过他的家乡西湖农场,对当地的民风民情已有所了解,尚不至于为此不利于家庭和谐的言行而火冒三丈,并感叹所遇非人。我知道他原是在关心我,担心我坐在大风下会不适宜。
“湘公”出生在湖南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端,其中山地占82%,茶马古道留存此地,历来为“兵家不争之地”,晚清两江总督、著名的改革家陶澍的故乡。安化土地肥沃,盛产松、杉、竹、茶叶、药材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风景迷人,但因山多耕地少,并不盛产稻谷,主食往往是红薯,难得有大米饭吃。后来因前苏联援建柘溪水库,“湘公”父母响应政府号召带领全家“移民”来到了湖南常德地区的国营西湖农场(今常德市西湖管理区)。西湖农场位于洞庭湖西部、汉寿县西湖大垸北隅,为湖南“四水”之澧水和沅水洪道交汇顶托处。这里的滨湖平原四季分明,夏季闷热而冬季寒冷,雨量充沛,方圆沃野,适宜水稻、棉花、油料等作物生长,是江南著名的粮仓。从此,湘公一家人在这鱼米之乡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我三次随夫探家的湖南之行均在夏季。夏季的西湖农场别有一番景致,十里荷塘莲花如织,正是剥莲蓬,食莲子的好时机。尽可以“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莲实外皮韧实,但果实却很柔嫩,入口香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莲子长大的湖南人,外表敦实,言语豪放,却有着一副柔软的热心肠。这年夏天,我公公种植的西瓜收成不好,同村的邻人就从自家地里摘下好多个滚圆滚圆的大西瓜,径直拉着木板车无偿给我们送来了。
当地的村民吃食讲究实在,一日三餐均是米饭,再配以几个荤素小菜,早餐当然也要和正餐一样丰富,因为有了力气,才好下地干活。九点左右,“湘公”的家人团团围坐早餐,开心地迎接一天的劳作。
晚餐后,我随“湘公”一道在房前屋后和田间漫步,曾见一家门前伫立着男女一双,正横眉冷对,大呼小叫,再望望旁人,却个个安之若素,悠闲惬意。“湘公”问我是否听得懂他们的湖南话,我直言听不懂。他解释说当地人正在聊天并没有吵架,两人好得很呢!原来好得很的两个人之间竟也可以这般对话的。
“湘公”实实在在地是敦厚优秀,不必甜言蜜语,亦可为好的相公,就好似湘莲实实在在地是品质优良,没有蜜汁流淌,亦可当美食,令人口齿留香,久远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