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活·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淀山湖大桥9月落成

  去过淀山湖的人们都知道,全湖岸线唯独东岸与江苏省交界处的一块,由于部分企业坐落于此,暂不对外开放。9月,这一最后断点将被淀山湖大桥打通。淀山湖大桥又名“彩虹桥”,是一座长约1.47公里的慢行桥。

  功能与文化巧妙结合

  建造彩虹桥的初衷是贯通岸线、改善环境,设计师们却动足脑筋把功能和文化巧妙结合在一起。“大方案就做了5种,涉及桥型、高度、弧度和细节造型方面的改动多得数不过来。”负责建筑景观设计的中国三峡上海建筑院总工庄齐表告诉记者。

  彩虹桥的名称源于公开征集,它本身是一座造型古朴的新古典仿拱桥。对市政桥梁来说,采用“平桥”形式最简单轻便,可缺点是造型单一。结合青浦千年的古桥文化,设计师们还是采取实腹拱桥方案,并进行改良,拱洞典型的半圆形被“压缩”至尽量贴水。承担通航功能的桥梁主跨采取青浦“放生桥”5跨形式,最大拱洞跨径达到42米,便于船舶进出。

  如果俯瞰这座桥,人们会发现桥型是流畅的“S”,弯曲的桥梁与湖岸线形似青浦地形——彩蝶。彩虹桥第二个弯距离陆地最近,是为方便岸边水上皮划艇进出。这“无意”促成了一座桥身若流水般的新古典桥。

  桥梁和周边环境相融

  这座彩虹桥时时不忘保护湖泊。

  “建成后,彩虹桥上的雨水不会流入湖中。”中国三峡上海院的设计师们考虑到淀山湖是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饮用水二级保护区,彩虹桥两边埋设了长长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能把雨水收集起来排到湖岸陆地上,避免污染湖水。

  淀山湖防洪大堤及湖滨生态修复工程的想法起源于2008年太湖流域蓝藻爆发,淀山湖也受到生态威胁。经过方案制定、探讨和论证,自2011年起,环湖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打造湿地是生态修复工程中最主要的环节,设计师将湖底淤泥再利用,重塑湖区水下地形,将垂直坚硬的湖岸改成减浪的低坡度,为水生植物提供生存的空间,同时生态湿地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保证淀山湖生物群落多样性。

  但这次修复,不同于过去以功能为导向的工程理念。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环湖的生态建设需求,彩虹桥也在逐步改变传统防洪观念。桥梁和周边环境是相融的,在修复工程完工后,人们站在桥上既能看到湖光美景,还可以欣赏葱绿的岸边湿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焦点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特刊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淀山湖大桥9月落成
上海首个公证摇号排序购房的 楼盘在嘉定安亭开盘
“花式”土豆走上市民餐桌
手绘万余张“医学图” 搭起医患沟通桥梁
杨浦时报生活·资讯06淀山湖大桥9月落成 2017-08-29 2 2017年08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