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凉路司法所被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

  ■记者 杨晓梅

  在司法部近日召开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表彰大会上,上海司法行政系统15个集体,43名个人受到表彰。其中,上海市杨浦区司法局平凉路司法所成为上海8个获评“全国先进司法所”的街镇司法所之一。

  作为司法行政工作中最小、最基层的“细胞”,平凉路司法所如何脱颖而出,斩获国家级荣誉?

  留言簿上:感动、温暖、点赞

  平凉路街道二级以下旧里较多,由于居住条件的简陋和拥挤,居民区各种因房而起的矛盾始终居高不下。经历了整整十余年的征收动迁以后,虽说棚户简屋少了,居民整体上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但因为动迁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又多了。在平凉路司法所的各项工作中,对于各类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始终占据着较大比重。

  平凉路司法所人民调解室的一侧墙壁上挂满了居民送来的锦旗,其中一面写着“为民解忧,公正调解”,是司法所今年收到的第一面锦旗,平凉路街道法治专员吴伟邦向记者讲述了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去年12月21日,家住纺三小区的刘先生走进司法所来做法律咨询,原来刘先生和妻子结婚快满15年了,妻子的户口即将可以从外地迁入到两人居住的房子中。但夫妻俩目前所住的房子是承租房,房子的承租人即刘先生的父亲多年前已经去世,老人去世后承租人一直没有进行变更,没有承租人就不能迁户口,由于该房现在分别落有刘先生及其外甥女叶女士的户口,谁来做承租人就成了一个难题。

  “根据规定,承租房产权归国家所有,其承租人只能是一个人,谁做承租人就意味着谁拥有置换承租房的权利,而且一旦承租房动迁,也只有承租人拥有房子的决定权。要变更承租人,需要刘先生和叶女士双方进行协商,在没有达成合议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是不会受理变更申请的。”吴伟邦解释道。

  于是,吴伟邦将刘先生和叶女士都邀请到了司法所,为双方分析了利弊关系,建议两人尽早开展协商。于是,刘先生和叶女士共同草拟了一份协议,吴伟邦从法律专业角度进行了修改完善。根据协议,由叶女士做承租人,叶女士也同意舅妈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户口迁进来,双方实现了双赢。不仅如此,吴伟邦凭借20多年的从业经验,建议并帮助双方就承租房的动迁权益事宜进行了约定。“我作为专业人士,帮助他们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以免他们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去年一年,平凉路司法所共调解纠纷860余起,涉及金额 104.3万元,调解成功率100%,被评为“上海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感动”“温暖”“点赞”……这些书写在接待留言簿上的词汇,是居民最真挚的表达。

  “法治在我身边”:2万多人受益

  在平凉社区,还有一项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的活动,那就是持续三年、举办近百场、受益人数达2万多人的“法治在我身边”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法治在我身边”活动一改以往全街道设一个宣传活动点的做法,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而是把宣传的阵地放到了辖区内17个居民区的小区广场、老年活动室,把居民的“家门口”当做宣传阵地。“以前是让各居委带上十来个居民到指定地点,而事实上通常参加活动的大多是居委干部或骨干、志愿者,一个活动全街道的参与人员也就两三百人。现在因为把活动办到了居民家门口,让老百姓走出家门就能够走进活动、走进活动就能走进法律,参与的人多了。”平凉路司法所负责人说道。

  “订婚有没有法律效力?”“继承从什么时候开始?”“酒后驾车会怎么处理?”每场100多道关于婚姻法、继承法、交通安全法等的必答、抢答题,都会掀起全场参与的热潮。在创新“宣传阵地”的同时,考虑到社区里更多的是老年人,平凉路司法所也创新了更适合老年人的宣传模式,将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保护法、人民调解法等法治常识编印成“社区居民法治常识应知200题”,融趣味性和文娱性为一炉、法律常识和生活常识为一统,个人展示与团队竞赛为一体。

  宣传形式的改变,让居民也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或“旁观者”,而成了宣传活动的“主角”,自编自演的《闯红灯》《文明遛狗》等一大批贴合实际生活的法治小品轮番亮相,寓教于乐。“家门口的活动接地气,很有获得感。” 居民们纷纷点赞。

  “一站式”社区法律服务平台

  2018年8月,平凉路司法所在新址杨浦区西南角的吉林路上落成,软硬件亦全新升级,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法治宣传、综合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法律服务“一站式”平台。

  走进这个面积为440多平米的杨浦最大的街道司法所,门口迎宾的是上海首家引入社区、能够回答超过3万个日常法律问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法”;接待大厅里,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以及公告公示、服务承诺、联系方式、便民信箱、法律图书角等一目了然;人民调解室、“老韦调解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宣告室、法治讲堂、法治宣传活动室等功能空间一应俱全;服务窗口,专职人员全天候接待,业务领域涵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多项司法行政职能,随时解答居民疑问,提供综合法律服务,实现相关法律服务资源的高效集聚。

  同时,为满足各层次人群需要,司法所还在线上开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站室联动”、“人民调解员”等微信工作群,推出“法狗狗手机APP”服务平台,借助高科技手段,建立智能化叫号系统、门禁系统、矫正对象跟踪系统,配置可即时远程指导、可视频咨询调解的远程视频调解系统和远程学习教育系统。

  此外,司法所还建立了公开公示、来访接待、首问负责、工作流转、站室互动及群众评价等十项制度,确保工作规范化推进。

  2019年,平凉路司法所将重点推进“让法律服务成为平凉百姓的福利”工作项目,分为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2个项目共6件事,即在辖区17个居民区,打造17个“法治睦邻楼道”,着力创建平凉“法治文化楼道”品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法治讲堂”;巩固深化“法治在我身边”活动品牌,在辖区各居委会开展17场主题宣传活动;依托法治专员深入居民区开展“法治微课堂”活动;法律咨询送到街道托老所、助餐社、敬老院、银龄苑等“助老综合体”;法律服务“精准一对一”送给老干部、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着力打造“法治平凉”。

  平凉路司法所周全、贴心的法律服务折射出的司法为民情怀,于细微处温暖人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
不忘初心志愿行 为民服务暖人心
教育戏剧助力学生成长蜕变
平凉路司法所被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
第三届“定海好人”获表彰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平凉路司法所被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 2019-03-07 2 2019年03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