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可否认,在资源不足、先天“缺钙”的老旧小区,实施“盆景”项目,推进解决各类管理难题,在优化生活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许多“盆景”项目因依赖“输血”、缺乏“造血”机制,政府部门力推、居民主动参与自治意愿不强,以致陷入后续管理乏力的困境。
在改革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需求日益提升的当下,构建各方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群落,不仅是广大居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部门实施惠民工程的终极追求。殷行街道在非机动车库(棚)智能化改造工程中探索“街道引导、居民自治、市场运作、法治保障”工作机制,避免了政府走入“大包大揽”的“保姆型服务”误区,维护了公共财政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还极大激发了居民在社区自治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精神,同时,培育、做大了市场蛋糕,形成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最终实现政府、企业、居民多赢的局面。
无独有偶,杨浦在区域发展中已经实施了诸多“森林”工程,比如全域河道整治工作,由点到面实现了全区各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目标,并以河长制保障后续管理;如加装电梯促进老旧小区美丽家园建设,也正在激发市场和居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由点及面顺利推进。
杨浦社区精细化管理民生项目从“盆景”到“森林”的嬗变,非一朝一夕,却朝着“更大范围、更有可持续性、更有再生能力”目标迈进,其彰显的不仅是政府部门管理模式的改变,更是“以民为本”、“激发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意识”执政理念的悄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