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五角场街道2019年睦邻家园推进会暨“睦邻家园建设多元参与路径”微论坛举行,来自政府、高校、居委会、社会组织等的代表齐聚一堂,一起探讨社区治理的新路径。
眼下,垃圾分类无疑已成为杨浦各社区的新时尚。会上,发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倡议。“截至2018年底,我们小区的有害垃圾置换活动共计开展了10次,参与数量达2380人次,覆盖人群3664人次。”北茶园居民区志愿者工作站站长居金根说,“从最初的垃圾乱扔、分类不清,尤其是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混杂现象严重,到如今的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并准确投放,居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倡导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
“党建引领下的业委会、物业、多元议事协商是如何参与和促进社区治理的呢?”本次会议以微论坛的形式,邀请来自居民区党组织、社会组织等的5位代表进行了交流分享。三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董明分享了基层的鲜活案例:三门路358弄小区的9名业委会成员均为共产党员,他们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行事准则,将十多项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一解决,赢得了居民的好评,被评为五角场街道首届“十佳”睦邻达人。在2018年的政府实事项目“雨污分流混接工程”中,业委会成员轮流值班巡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9位党员的带动,社区其他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巡逻队伍,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求回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居民矛盾,最终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社区治理离不开党组织的指引,也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参与,承接五角场街道社区治理相关项目的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通过不断探索,进一步满足居民对于社区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国定创智手拉手’项目为例,关于设计方案如何确定,我们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意见,并积极听取各方建议。” 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副理事长魏闽介绍,社区微更新方案调研、改造方案居民讨论会、设计方案现场讲解……一场场活动贯穿于整个项目,通过居民参与式设计促成了社区微更新的实施。项目末期,不仅在小区废弃地块建成了社区花园,同时,项目的后续影响力仍在发挥,居民在调研中提出的“围墙开门”也有了进展。3月13日,在创智农园的一角,开启了一扇“睦邻门”,这扇门破除了两个小区的隔阂,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更促进了邻里间的融合。
案例分享后,与会专家何志东和复旦大学教授刘建军就睦邻中心建设与运营,睦邻家园建设中党建引领功能的发挥、重要的参与路径进行了深入交流。刘建军认为,社区党建引领不是简单的口号引领,而是脚踏实地、富有成效的价值引领、议题引领、平台引领与行动引领。何志东充分肯定了五角场街道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建议社会治理需紧紧依托组织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
此外,会上发布《五角场街道2019年楼道治理与建设工作要点》,正式启动五角场街道楼道治理年,明确了环境整洁有规范、楼道自治有基础、议事交流有空间、展示特色有标识、凝聚共识有公约、自治基金有公示、党员模范有发挥、邻里互助有活动等八项楼道建设核心指标,通过成立楼组居民自治团队,管理楼组公共事务,进而参与到以楼组自治为起点的社区公共事务中。同时,现场还开展了睦邻家园建设项目对接,通过搭建台上展示、台下交流平台,24家社会组织与居民区进行面对面洽谈,促进辖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