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老物件用久了,在主人的心中都会留下深厚的感情。近日我家的两件小家什促我提笔写写它们的故事。
手拉车
退休前,我在外地一所大学上班。记得大约20年前我去合肥出差,在一家商店看到一款心仪的折叠式便携手拉车,当时花76元钱买下了它,印象中价格不算便宜。
手拉车设计、制作精巧,细细的黑漆钢管握成框架,不用时折叠扣紧收起,空车提在手里重约3斤多点。需要拉货时,将折叠架打开、扣紧,底部搁架上可以放置重物,后部用弹性橡皮筋箍紧即可。那拉手与人手的高度基本匹配,拉起来左右两只实心橡胶轮转动轻巧。自此,每次全家去上海我岳父母家探亲,来来回回要带些必须物品,这小拉车总能帮上大忙。它是我的好家什,好帮手,多年来我视它为自己的贴心好朋友,感情笃深。
10年前,我与老伴退休后双双回到上海与独生女儿家一起生活,于是这小拉车又跟随我们老两口来到上海。现如今这手拉车又成为我们每周里去超市购物、载物少不了的好帮手,拉米、拉面、拉菜都离不开它。我对它真是情有独钟,毕竟我们之间有20多年的交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可惜的是,上个星期六,这件跟随我20多年、心爱的手拉车丢失了。这让我十分心疼。尽管事情已过多日,但惋惜之情仍未消失。情况是这样的,我家附近的一家大超市搞活动,让客户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红利,即购物60元以上用手机云闪付支付货款可便宜30元。老伴是一个会过日子、勤俭节约之人,靠退休金过日子一次能节省下30元钱已不是个小数目,于是周六晨,她匆忙去这家大超市排队,想着可能采购物品较多,顺手就带上小拉车同行。只是排队到她结帐之时,已无优惠指标可用,有点失望,空手而归。要命的是,这一早晨的劳累、忙碌,返回时,她居然把小拉车遗忘在超市里了。直到星期一,我要去女儿家当“马大嫂”上班,寻不到装货的手拉车方才知道已被老伴遗忘在超市里了。急去超市寻找,时过3天,早已不见手拉车的踪影。好心的安保员答应帮助再找一找,次日我又如约前往,他告知未能寻到小拉车,看来我这心爱的小拉车是找不到了。
手拉车丢失后,尽管我后悔不已,但也只好作罢。
本来小拉车丢失后,故事就此结束。谁知隔了一周之后,手拉车竟失而复得。那日周末我去超市买柠檬,恰巧又遇到那位正在值班的安保员,尽管我们只有两次接触,可他犀利的眼光居然认出了我。他向我招手:“……有人送来一辆小拉车,我估计是你丢的……”走进一看,果然是我的那辆手拉车,心爱的小车失而复得,我如获至宝。“谢谢,谢谢!”小康社会,路不拾遗!当晚,我还写下了一封感谢信:感悟人生,好人一生平安!
小板凳
我家有一只小板凳,从下放、回城到返回大上海,至今它陪伴我家已经整50年了。说来可笑,与之感情亦笃深。
1968年,上海的老三届中学生开始上山下乡,我现在的爱人和她的幺妹当年不到二十岁,被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远离家庭与父母,爸妈的担心与精神压力之大,自不必多说。
老伴的家原住周家嘴路,相距不远处有一户邹老伯伯,是爸妈一家相处多年的老邻居、老朋友。邹老伯是一家工厂的八级木工。我知道,文革前、文革中八级工是我国各工种中的最高级别,个个技术水平一流。一天,邹老伯来她家闲坐,看到姐妹俩和爸妈一起在准备离沪去农村插队的行李,父母的无奈、担心与叹气,让他也心生怜悯;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长辈,邹老伯说我回家去做一只小木凳,送给姐妹俩留作纪念吧。不几日,作为八级木工的邹老伯真的拿来了一只新做的木头小板凳。
那时我与现在的老伴都是高中老三届下乡知青,去安徽农村插队。巧得很,后来我们二人又都被推荐上了大学,成为工农兵学员,之后又分配在安徽的同一所高校任教,相识相恋,结婚成家;退休后我们老两口双双又回到上海与独生女儿一家共同生活,我将跟随我们多年、有纪念意义的那只小板凳带回了上海。
50年后的今天,那只稳固、高矮适中、舒适的小木凳,尽管颜色已旧,4个腿的脚底已经磨得有些毛糙,但沧桑中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做工精细,榫头榫眼密合,坚固耐用。小木凳的材料是我叫不出名字的山杂硬木,原色无漆。板凳的面子约30×25×3cm,上面开有4只长方形榫眼。木凳有4条腿,高约25 cm,四只腿是岔开的,上端的四个榫头嵌入木凳面上的4只长方形榫眼里;左右两腿中间各有两只小木撑,也是榫头榫眼结构。令人叫绝的是,此小木凳的12个榫头、12个榫眼,其相接吻合处愣无一处是90度直角,要么是小于90度的锐角,要么是大于90度的钝角;从8个露出榫头的面上看,没有一个榫头使用了加固用的三角形楔子。那木榫头嵌入榫眼严密合缝,一次成形;倾角的不同,靠手工操作一定是极其不容易的。
于细微处看精神。今天看来,此小木凳虽然貌不惊人,但它历经了50余年的历练。它出生于大上海,在农村服务了5年,在皖北小城市一呆35年,而后叶落归根又回到它的出生地大上海。虽历尽沧桑,其坚固耐用至今仍服务于东家。
说到八级工的话题, 1975年,我在安徽师大物理系上大二时,曾在皖南电机厂实习,其间去过当时山区的一家三线发电厂见习。一位身穿工装的老师傅、八级电工为我们上课,给我印象极深的是他并不看讲稿,但他在黑板上板书、画图,讲解线路、电器、仪表,从原理、接线到应用特性,包括故障排除等头头是道。丰富的实践经验,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至后来我成为一名大学物理系电工学课程的老师时,也从没有忘记过那位八级电工的风采!
小木凳与八级工让我感慨,让我赞美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