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辆超限“云端”报警,巡查管理与线上固证“双管齐下”
城管队员不到现场也能执法
图片由区城管执法局提供

  ■记者 高靓   通讯员 丁洁

  海安路桥是连接复兴岛码头和市区内大货车通行道路军工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复兴岛内企业及仓库运输的必经之路。为确保安全通行,海安路桥长期实行限重20吨通行的规定,但车辆超限通行过桥的违法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现在,所有驶经海安路桥的车辆须通过过磅称重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则同步进行照片抓拍,发现超限问题主动报警,几十秒的时间内,超限动态称重数据及车辆照片就会上传到系统,实现“24小时不休”对超限车辆的智能化发现。

  执法队员在杨浦城管指挥中心登录监控系统平台后,采集违法车辆信息,严格按照程序固定证据,审查后,再派发至机动执法中队或街道中队进行后续处置。

  这是杨浦区城管执法局运用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手段,确定违法当事人、固定违法事实证据的“非现场执法”模式。

  长期以来,区城管执法局高度重视复兴岛桥梁超限运输问题,在海安路桥及定海路桥专门设立巡查固守点位。但仍有一些驾驶员跟执法队员玩起了“躲猫猫”,专挑午夜、凌晨等人车稀少时段驾驶超限车辆违法过桥。

  针对违法车辆的行为特点及周边环境情况,自2019年9月起,区城管执法局增加执法力量,尝试24小时固守模式,延长勤务时间,由原先的两班制改为三班制,8小时一轮岗,对海安路桥的超限运输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执法。但执法队员人手不足,单一固守执法难以长久维持。既要不影响企业经济生产,又要保障桥梁安全,如何做到“双管齐下”?

  区城管执法局先行先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人防+技防”双结合的“非现场执法”模式:一方面,建立“非现场执法”专项工作小组,在如何收集主体信息、执法全记录、证据采集等作出明确要求,从制度上规范“非现场执法”类案件的程序问题,严格落实规范执法;另一方面,整合资源,从内至外共建执法办案合力。“非现场执法”中,最关键的就是违法当事人身份信息、相关资格类信息查询收集以及违法事实的证据固定。为此,区城管执法局主动对接公安、交警、网格平台等职能部门,加强联勤联动,建立健全海安路桥超限车辆数据信息对接机制,提升执法取证的效率。同时,结合“智慧城管”建设,充分发挥局指挥中心平台功能,运用“海安路桥车辆超载动态监控系统”等,实现“大数据”共享。

  疫情期间,“非现场执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降低了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做到防疫与城管执法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据悉,区城管执法局将继续探索这一工作模式的延伸发展,取长补短,在实践中积累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时不断进行内部强化,组织开展“非现场执法”类案件模拟演练,提高执法队员办案能力,总结在模拟演练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逐步探索“非现场执法”的适用领域及可能碰到的难点,进一步加强科技信息化对城管执法的支撑作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全年计划新增重大工程项目20%
城管队员不到现场也能执法
杨浦“世界水日”活动“云开幕”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城管队员不到现场也能执法 2020-03-24 2 2020年03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