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遥想

  ■王坚忍 文

  遥想孩提时,我们全家住在浦西老城隍庙附近的石库门东厢房,水门汀地板,曾跟父亲到浦东其昌栈叔叔家里做客。

  叔叔家外面围着竹篱笆,有一扇门也是竹片扎成的,屋前有一块苗圃,种着一棵高高的向日葵,还有凤仙花等红红绿绿的花草。屋里除卧室铺上了木地板外,厅堂与厨房都是泥土地。厨房2个灶头,烧饭时往炉膛里添木柴,袅袅的炊烟从烟囱上飘出来。我觉得柴爿烧的饭比我们家煤球炉煮的饭香多了;也觉得浦东其昌栈尽管当时属于虹口区,但与我们住在老城隍庙附近、一股浓郁的商业气氛相比,少了些城市味道,多了些乡土气息。

  1990年,我的三弟分到浦东德州路济阳三村的新房,其时此地是属于南市区管辖的上钢新村街道。参加搬场时,想驱车直通浦东,要等到南浦大桥造好后才能实现。我们是跟着卡车,从市轮渡摆渡过来的。打开新房西面的玻璃窗,能看到一大片绿油油的农田。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原有各区在浦东的地段,全部划归新成立的浦东新区。从此,浦东大变样。

  南浦、杨浦、徐浦、卢浦等一座座大桥飞架,黄浦江上变通途。农田不见了,耸起了一座座新楼。新组建的公交车队,一辆辆开到三弟的家门口,同一个站头的显示屏上,竟标了7个路线的指示牌。后来地铁7号线、13号线都通进来了。

  商业设施越来越齐全。连原南市区(2000年并入黄浦区)老西门的百年老店大富贵的分店也开在了三弟这儿。有次我们去看三弟,他请我们到分店吃徽菜。当年我与妻子结婚是在南市大富贵办的酒席,这次在浦东分店品味,别有意趣。

  2000年底,我的小妹因动迁也搬到南码头路齐河路。搬家时卡车直接从南浦大桥上开过来,方便多了。小妹的家在三弟的北面,属于周家渡街道,与三弟可算是贴隔壁。从她家到三弟家,走走只有一站半路。刚去时,小妹还在浦西一家工厂工作,路远,来回要坐公交车4个小时。她有时晚上要加班,那时从浦西工厂到浦东家里,只有一辆车,末班车是晚上8点,真是急得双脚跳。好在过了不久,车辆多了起来,末班车也改到晚上10点了。

  原来,我们家年夜饭在浦西石库门老房子吃。老家只有20平方米,等到我们都成家有孩子了,家里已摆不下一张大圆台面,就到比较宽敞的小妹家去了。后来条件好了,就预先由小妹出面,到离她家很近的昌里东路的一个名叫亿家门的饭店订座。我们一家三口坐车去,因为不要乘过江市轮渡了,上下都很平坦,感到浦东浦西已经连成一片。遥想过去的乡土气息,真是换了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图说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菜花(四川北路)
滨江怀想
遥想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遥想 2020-04-21 2 2020年04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