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数字化:让市民可感可知可及

  ■樊丽萍

  用数字化新技术,巧解民生“急难愁”,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见、可感的便利——聚焦高品质生活,生活数字化转型无疑将开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全新图景。民生连着民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伴随生活数字化转型而不断提升的民生获得感,也让百姓在人民城市建设进程中感受到更多温情,这正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初心。

  有一种现实,叫未来已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生活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从“医、教、养”到“吃、住、行”,有一些曾经困扰我们的难事、琐事、烦心事,借助数字化技术的新应用,正在慢慢变得便利、省心。以到医院看病为例,曾经,光排队付费这件事,怎一个“等”字了得!如今在一些医院,已经出现可喜的转向:从挂号到问诊、配药,排队等候的时间较过去明显减少;预约制来了,有些队甚至不用排了,付费有时“叮”一声就解决了……以病人就医过程为主线进行流程再造,这就是生活数字化转型在就医领域结出的“硕果”:排队少了、折返跑少了,负担减轻了,这是实打实的获得感。

  有一个目标始终很坚定:生活数字化转型,关键是抓住人的体验度。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始终贯穿全过程、各领域,“让广大市民可感、可知、可及”。推进生活数字化,不仅要看到数字,还要看到“化”。确实,新技术是新工具,但新工具不能是冷冰冰的,要始终赋予工具以温度。出门用手机叫车,逛超市用手机支付,越来越多地方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生活越来越数字化,这是已经习惯的日常。但对老人来说,智能手机本身或许就是“困难”的代名词。帮助更多老人迈过“数字鸿沟”,享受“数字红利”,“一个都不能少”。从城市治理层面来说,未来的生活数字化新场景打造,要在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上下功夫。数字化新场景是否能更具包容性,能否以更大力度实现信息无障碍及适老化等问题——从用户视角出发,专注实际成效,才能让人人都享受品质生活。

  建设人民城市,一切工作围绕人人、为了人人。“找准群众生活中的最迫切需求、最急难问题、最高频事项,形成主攻方向和场景清单”,在问题难点中发现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形成“揭榜挂帅”建设机制。

  生活数字化转型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有力抓手。不断满足新需求、创造新体验,以数字化激发城市生命体每一个“细胞”的活力,相信不久的未来,更多“数字红利”会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民生红利。(来源:文汇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专题
   第06版:评论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生活数字化:让市民可感可知可及
深读党史这部“教科书”
提升职业技能
促进健身行业更“健康”
“五五购物节”,不只买买买
杨浦时报评论06生活数字化:让市民可感可知可及 2021-05-11 2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