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善育”,事关千家万户和城市未来,为让0-6岁这一“最柔软的群体”健康成长,今年,上海“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列入全市民心工程。为实现“幼有善育”的目标,杨浦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尽最大努力满足居民群众对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持续提升托幼服务工作水平。
■记者 高靓 毛信慧
“领跑者计划”:带动杨浦托育服务质量和能级的整体提升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社会对3岁以下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但同时,针对“最柔软群体”的托育服务,仍存在标准、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和家庭多元化需求的情况。日前,“携手同行、点亮最初的智慧”杨浦区集办托儿所及托育园“领跑者计划”启动。该计划旨在通过奖优汰劣、树立标杆,以“比、学、赶、超”带动杨浦托育服务质量和能级的整体提升,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价。
不让违规机构有可乘之机
2018年4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托育服务市场的规范化运营及监管工作。截至目前,杨浦严格审核通过并正常运营的合规托育服务机构共有46家,包括:集办托儿所10家、民办托幼一体幼儿园14家、获得《依法开展托育服务告知书》的市场化托育机构22家;可提供托额总量约2135个(其中:民办托幼一体幼儿园约360个;集办托儿所545个;市场化托育机构1230个)。
近年来,随着托育服务市场的开放,在对市场化托育机构的调研、巡查、远程监控等日常监管中,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发现:虽然准入标准严格,但申办成功后运营过程日渐松懈的现象屡有发生,一方面市场化运营的主办机构或个人对托育服务行业要求不熟悉、缺乏经验,造成过程管理和培训不专业,也出现了养育护理不规范、食品卫生安全不到位等问题;另一方面人力成本较高,待遇不到位,造成托育机构从业人员流动频繁,无法保证托育服务质量。同时,对托育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较低,缺乏有效激励,造成合规机构对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此外,服务质量存在差异、资源供给分布不均等情况,让违规托育机构抢占市场有了可乘之机。
正是在此背景下,“领跑者计划”应运而生。想要解决“托育服务的供需矛盾”,就必须更加注重“需求管理”,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满足需求”的动态平衡,优化托育服务市场环境、激活优质托育品牌竞争力,以激励合规托育机构规范化、标准化运行。
“互助团队”形成合力,优势互补
记者获悉,“领跑者计划”包括“互助领跑”“示范领跑”两项内容。其中,“示范领跑”是评选出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优质托育机构,并落实综合奖补制度。而“互助领跑”则是通过发挥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对“区集办托儿所托管”“市场化托育机构监管”以及“早期教育研究”等“多项职能合一”的优势,以点带面开展互助领跑。“集办托儿所互助领跑托育园——保健管理”是“互助领跑”首先启动的项目,旨在利用集办托儿所保健队伍的优质资源,在保健管理和日常保育规范化操作上给予托育园带教指导,使集办托儿所和市场化托育园保健队伍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会上,“实验托儿所互助团队”代表进行了签约,接下来,互助团队将不断提高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保育现场管理、传染病防控、营养膳食等专业技能,保障在园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作为“领跑者计划”的一份子,予时托育园副园长陈冰说,保育员的工作直接关乎小朋友在园的身体健康,在防疫常态化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和处理小朋友在园的发烧、呕吐等情况,更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接下来,会向互助团队的资深保健老师学习,坚持将所学认真贯彻到每日工作流程中,促进保健管理及日常保育规范化,更好地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将落地杨浦滨江
引入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和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专家团队,创立了杨浦区青少年情绪管理指导项目和校社联动儿童友好成长项目,与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儿童成长,形成儿童友好社会氛围……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21年杨浦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议暨儿童友好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到2025年,杨浦将在滨江生活秀带打造一个集交通安全、环境生态、体能拓展、文化艺术等功能于一体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
2019年以来,杨浦积极创建儿童友好社区。2020年11月,延吉新村街道、五角场街道、四平路街道通过首轮示范评选,成功挂牌成为首批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其中,延吉新村街道荣获优秀称号。
根据规划,2021年至2025年,杨浦将按照“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儿童友好”三个阶段,以“社区+滨江”联合创建模式,聚焦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保存优质生态资源,坚守全市规模最大的工业遗存转化地和红色革命底蕴,分步推进上海杨浦滨江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建设。
今年,杨浦将围绕“空间友好”,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示范,示范吸引社会资源助力——
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儿童身心健康、综合教育、权益安全、亲子养育、成长环境等领域专家及领头人跟踪研究儿童友好、儿童心理、公共政策等理论问题以及杨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制定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建设标准,将可达性、安全性、趣味性等七大要素和教育、健康、玩耍和娱乐等八大体系纳入滨江整体规划设计,嵌入一批包括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直饮水、绿化景观等能体现儿童友好规划理念的示范点;
建设融合国际先进设计理念的儿童友好集装箱及大桥公园探险乐园,为儿童提供更加安全、自在、可自由游戏的活动场所和空间,构筑杨浦滨江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的完整生态系统。
如何科学育儿?专业团队“送课上门”
实现“幼有善育”,加强科学育儿指导非常重要。
0-3岁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为助力家长科学育儿,5月9日,杨浦区教育局托幼科和长白新村街道联合主办的公益性科学育儿活动,在杨浦区政府实事项目普惠性托育点——优迪托育园举行,吸引了不少幼儿家庭参与。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互动沟通的重要方式,教师们精心设计了20余种游戏。其中,“萌宠粘土”“小手涂鸦”“捕鱼能手”“找洞洞”等活动,让幼儿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通过搓一搓、压一压、捏一捏、涂一涂等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妙趣横生的“剥玉米”“我是小厨师”“我会摘菜”等游戏让幼儿第一次体验家庭劳动的乐趣。同时,寓教于乐的“拔鸡毛”“吃葡萄”“手指谣”等亲子集体活动,教会了家长如何从生活中找寻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愿望,促进幼儿的观察、思维、认知能力,提升亲子指导的有效性。
当天,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生帅澜就“0-3岁婴幼儿心理行为特点”“营养膳食”等方面,为现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同时针对婴幼儿的心理特点、各年龄段的情绪控制等方面进行讲解。
接下来,区教育局托幼科将以每年6次线下科学育儿的活动为载体,走进社区,整合教育、医学等多种优质资源,指导家长学会观察幼儿、读懂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家庭就近获得专业的公益服务。据介绍,上海将进一步丰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活动形式,采取“进楼宇、进园区、进场馆、进社区、进家庭”的方式,打通家长获取育儿指导资源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链接
据媒体报道,市教委将全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今年,上海争取新增150所托幼一体幼儿园,明年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加200所。同时,今明两年,还将新增托额近10000个,让更多宝宝享受优质托育服务。
目前,上海已建立起“1+16+N”的0-3岁早期教养指导服务体系,16个区近900个早教指导点覆盖所有街镇。
市教委表示,上海要探索打造科学育儿指导“15分钟生活圈”。“十四五”期间将集聚各类资源开设数量更多、布局更合理、服务更专业的科学育儿指导站。现在,对有需求的婴幼儿家庭每年可提供6次以上公益免费的精准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接下来每年的次数要增加到不少于10次,“手把手”破解新手爸妈们的各种育儿困惑。
同时,数字化赋能科学育儿指导。早教指导公益APP“育之有道”搭载各类科学育儿指导资源,精准推送到婴幼儿带养人,目前已服务近40万家长。
此外,家门口的好幼儿园将越来越多。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将加大对幼儿园办园的指导和质量监控,开展常态化、过程性的办园质量评价,争取未来1-2年实现约70%的幼儿园达到一级以上水平,为适龄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