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 为迎接壬寅虎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上海博物馆联袂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举办“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本次展览共展出10件文物(含线上展品),有5件文物是首次与上海观众见面。展览免费对外开放,将持续至2月27日。
以虎传达辟邪纳福寓意
在上博一楼大堂,生肖展中的主打——色彩明丽、造型活泼的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吸引不少孩子的目光。虎枕有着吉祥、辟邪的寓意,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的一种很有特色的生活用具。这件虎枕为卧虎形,背部为枕面,以黑彩绘雁衔芦苇纹,芦谐音“禄”,也是吉祥的寓意。“虎虽是百兽之王,但这些文物里的虎看起来非常温顺。它们好像被剥去暴力的一面,融入传统文化中。”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介绍,中国很早就有虎文化,《周礼》中提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用来祭祀西方的就是玉琥。在传统道教中代表四方的四神里,西方也是白虎。上海以前也有虎,在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时,发现有虎骨的存在。
此次展出的和虎有关的文物,虎的形象都颇为可爱。比如西汉鎏金虎镇整体为蜷卧状,虎颈处戴有项圈,像是大型的宠物猫。金代秋山玉饰里,一老虎蹲坐回首,头部及毛发刻画仔细,充满淳朴的山林野趣。“通过这些虎的形象展现,传达辟邪、禳灾、纳福的含义。”陈杰说。
日本文物无人押运抵沪
此次展出的文物有6件在一楼大堂线下展陈,4件在电子屏线上展出。选择线上还是线下是看文物材质是否适合在自然光下展陈。来自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的19世纪青花虎竹图十二角形盘与青花虎竹纹大盘漂洋过海而来,陈列在展柜里供观众欣赏。
两件日本文物这次是无人押运抵沪的。据介绍,过去,海外文物都会有专门押运员随文物来沪,现场点交并参与布展。因为疫情防控,人员来往不便,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愿意以无人押运的方式送两件文物来沪。其实,上博在疫情后已采取无人押运的方式举行过多个国际交流展。
此次展出的虎竹图大盘绘制精细,从中能看到日本在生肖信仰和器用制度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来自日本的两件线上书画展品,熊斐《虎图》与土方稻岭《猛虎图》,细看和上博的一件线上展品——清代沈铨《花鸟走兽册》画风相近。原来,沈铨曾东渡日本交流绘画,这两件作品可能是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创作。
■钟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