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 近日,上海辟谣平台澄清数条“家里喷酒精消毒,使用不当导致火灾”的传言。虽然相关事件的起火原因与喷洒酒精无关,但使用酒精、消毒液时确实要当心,不合理的消毒方式不仅起不到杀灭病毒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对身体或环境造成危害。
上海辟谣平台总结了几个居家消毒要点,建议科学消毒。
1、不要往下水道投消毒片
上海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市爱卫办22日发出消毒提示,提醒广大市民日常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日常勤开窗通风,推荐持续开窗通风。消毒剂应按照使用说明书,根据不同消毒对象,配制合适浓度,以适当的消毒方法开展。不要随意加大消毒用药剂量,尤其是不要随意往下水道倒消毒液、投消毒片。
2、室内不可喷洒酒精消毒
室内使用酒精时,要避免采用喷洒式消毒方式。酒精具有易燃性,喷出来的酒精和空气混合后,比液体酒精更容易燃烧。60%的酒精闪火点只有23度,在衣服有静电的情况下就更危险。而且酒精蒸发速率快,喷洒消毒中,酒精同物体表面接触时间短,达不到良好的消毒作用。
使用酒精时必须远离明火和高温热源;禁止用于开关、插座等有火灾隐患的地方;若要对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消毒,否则可能引起爆燃。
3、消毒剂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有人认为,消毒剂浓度越高,消毒灭菌的效果越好,事实并非如此。消毒用酒精的浓度应该在70%-75%,酒精浓度过高,反而不利于酒精向病原体内部渗透,达不到消毒作用。
市售消毒剂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进行稀释后使用。以含有效成分浓度5%的84消毒剂为例,1升水兑10毫升消毒剂,配制成使用浓度500mg/L的消毒液后方可使用。上海疾控建议,市民可选用以下几种消毒剂:250-500mg/L含氯消毒液、100-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1%-3%过氧化氢,或者其他标明可消毒物体表面的合格消毒剂。
高浓度消毒液腐蚀性、刺激性等相对较大,浓度过高可能会对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等部位造成刺激,甚至有引发器官、组织受损的风险。
4、消毒剂作用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有效消毒。”消毒剂需要有一定的作用时间,才能达到消毒效果,不能刚用完就擦掉。以酒精为例,浓度60%以上,作用时间30秒以上,才能达到消毒效果。如果有人用一小块酒精湿巾,擦很大一片地方,酒精很快就干了,作用时间不够,就是无效消毒。其余消毒剂的具体作用时间可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