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凌
AI跑道、智能骑行、充电座椅……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园安装智能设施。但生活中,不少智能设施维护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比如,有的公园设置集电地板,游人踩上去即可触发雾森系统,边走边给植物浇灌;有的配备了心率柱,游客只需双手握住感应片,显示屏就能报出心率并给出相应运动建议。可由于长期缺少维护,部分设备已几近荒废。尤其很多口袋公园本就空间有限,设备占了地方却无法使用,客观上造成浪费。
拥抱智能化浪潮,公园解锁“AI新体验”的尝试值得肯定。但也要看到,智能设施维护不到位,暴露出公园在管理方面存在短板。事实上,很多智能设备的技术本身还不够成熟,一些公园只顾尝鲜,没算明白日常运营维护的账,结果后续维护管理成了麻烦。拆除设备意味着前期投入“打水漂”,还需要重新规划拆除留下来的空间。不拆则有碍观瞻,维护又力不从心。
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公园虽只是一方小天地,同样承载着人们对于城市更宜居、更智慧的向往。打造智慧公园,关键还是要因地制宜。如何在成本可控、运维可持续的情况下更新设施,如何使新建设施的外观、风格与原有人文自然景观相协调,方方面面都要考量到位。归根结底,建设智慧城市得围绕“人”这一关键要素做文章。以人为本,重视实用,智能设施才能用得好、用得久。
从柴米油盐到决策运行,“城市大脑”不断扩容,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智慧之城正逐渐变成现实。让各项建设向实向细推进,城市之“智”将点亮更加美好的未来。(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