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跟跑”到“领跑”——
从世行数据,看到了怎样的上海
  上世纪,杨浦是上海著名的工业城区,工业产值占全市五分之一。如今,这个五分之一的比例指向了数字经济——2024年,杨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200亿元,规模占全市近五分之一。两个“五分之一”的变化,折射出杨浦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历程。■资料图

  ■顾杰   姜泓冰   王崟欣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上海以绝大多数测评点优于全国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22项测评点全球最优的亮眼成绩,再次站在了全球营商环境建设的最前沿。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唯有聚焦企业感受,通过一项项具体可感的政策举措,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获得感,推动上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个舍得”,集火成炬壮大创新生态

  上世纪,杨浦是上海著名的工业城区,工业产值占全市五分之一。如今,这个五分之一的比例指向了数字经济——2024年,杨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200亿元,规模占全市近五分之一。两个“五分之一”的变化,折射出杨浦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历程。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

  杨浦区将创新作为立区之本,不断壮大和优化创新生态,实现了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跨越转型。

  湾谷科技园一路之隔,淞沪路2005号,是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门牌号“2005”,正是江湾校区落成的年份。

  20年前,在高校因扩招和发展空间受限纷纷迁往郊区时,作为中心城区的杨浦硬是拿出新江湾1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复旦大学扩建发展提供新空间。如今,江湾校区已汇聚先进材料、生命科学、物理学等一批重点理工类专业与实验室。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到江湾校区之间的区域,也已成为杨浦创新创业园区密集分布、延展成链的地带,复旦大学科技园、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湾谷科技园等都在其中。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杨浦区始终遵循“三个舍得”的原则——舍得腾出最好的土地支持大学就近拓展,舍得把商业和地产项目让出来建设大学科技园,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整治和优化创业环境。今天看来,这或许就是两个“五分之一”变化的重要原因。

  在长阳创谷园区,上海意仕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姜龙说:“园区是与我们一同探索、创业的。”2016年,当姜龙租下一个工位时,长阳创谷也刚从一片锈迹斑斑的老厂房中起步。“9年来只管创业,其他都有园区帮着操心。没钱租更多工位,就用园区的会议室;没有行政团队,园区当起了‘服务员’。”姜龙说。

  在社区与高校、园区与创新创业者的相互扶持下,“知识杨浦”逐渐壮大。今年3月,杨浦区政府与8所高校分别签署新一轮区校协同框架协议,互派人员建立常态化联系。这是区校合力试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机制的举措之一。

  “我们需要学习,以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我们也是一支特别服务队,将政策条文送到科研人员手上,帮助他们了解运用,让更多好成果成功转化落地。”杨浦区科经委主任李正明说。

  22项全球最优!营商环境好不好,归根结底是企业说了算

  与以往不同,此次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以企业给出的填答结果为依据,这也是世行在2021年改革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后,首次将企业感受端评价纳入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这一变化对世界各国营商环境建设来说,具有风向标意义——营商环境好不好,归根结底是企业说了算。

  此次参与调查的58家上海企业给出的答案,既是对上海多年来营商环境建设的肯定,也说明上海始终将企业“感受度”作为核心标准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今年初,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明确将“提升企业感受”纳入标题;4月,上海部署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此前一系列政策在内,针对企业实际经营中真实具体的关切,推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举措。目的一以贯之:把企业“感受度”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政策执行的落脚点。

  当前国际环境下,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只增不减,且更需向纵深迈进。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营商环境建设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以优良环境助力各类企业更好在此投资兴业,不仅关乎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是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现实需要。

  更进一步说,中小企业感受度直接反映营商环境的优劣。我国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从此次世行调查样本的企业构成来看,中小企业占比达到近七成,这也说明,提升中小企业的感受度对营商环境建设无比重要。无独有偶,近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负责人宣布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当然,更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对上海来说,此次世行的企业调查结果,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更是新的起点和鞭策。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标对表,看到数据背后可能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及时推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能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及时、周到、贴心的服务,能否推出更多助企政策满足新型科创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能否让涉企事项的办理更为高效通畅,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总之,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唯有聚焦企业感受,通过一项项具体可感的政策举措,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获得感,推动上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来源:解放日报、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文化
   第07版:健康
   第08版:专题
从世行数据,看到了怎样的上海
创新不止步,让人工智能技术“向上向善”
中医药科技活动强化“全过程诚信管理”
杨浦时报评论05从世行数据,看到了怎样的上海 2025-05-15 2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