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莹
本报讯 上海首期家政服务高技能人才专项培训班近日在上海开放大学开班,来自上海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将在7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400多学时的课程学习,接受系统化、专业化的家政服务高技能培训。
杨浦全国劳模开讲第一课
“只要把工作做好,再平凡的岗位,都有出彩的机会。”上海开放大学报告厅里,一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正在进行。从杨浦区走出来的家政“前辈”——全国劳动模范朱春南,用自己二十余年的从业经历,娓娓道来一个普通劳动者如何通过学习和坚守,在平凡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的蝶变。
“初入行时,很多人对家政有偏见,但我不在乎,一门心思想把工作做好。”17年前,从安徽老家来到上海的朱春南,和许多人一样,一头扎进了家政行业 。但她很快发现,这份工作远非“做做饭、扫扫地”那么简单。
为了服务好不同国籍、不同需求的雇主,她把每一个要求都记在笔记本上,从抱枕的摆放角度到衣服的叠法,都力求完美。为了提升自己,她白天工作,晚上和周末就泡在培训班里。西餐烘焙、插花艺术、宠物饲养、育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研劲,她硬是考取了十几项专业证书,成了市场上“一才难求”的全能型家政人才。她甚至还花两年多时间考取了瑜伽所有门类的教学证书,把私教课变成了家政服务的增值项目。
技能傍身,但学历一直是朱春南心里的“一道坎”。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通过杨浦区总工会了解到上海开放大学开设了家政学本科专业,这让她看到了圆梦的希望。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让她对家政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大学文凭不一定直接带来高薪,但过硬的技能和系统化的知识,能让你赢得职业尊重,在选择雇主时更有底气。”朱春南说。毕业后,她已然成为行业标杆,不仅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还积极投身公益,将光和热传递给更多人。如今,她又继续在上海开放大学攻读“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学习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月薪五万仍“一才难求”?
朱春南的“逆袭”,是个人奋斗的写照,也折射出上海这座特大城市家政市场的深刻变革。
目前,上海家政从业者已超65万人,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普通家政服务因技能门槛低而“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一老一小”专业照护、涉外服务等高品质、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激增,高端人才“一才难求”。
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于海群直言,对于能统筹家庭事务、懂部分教育、能做健康判断甚至外语沟通的顶级管家,市场愿意开出每月5万、8万甚至“上不封顶”的薪资。
正是为了破解“高端人才荒”,在上海市商务委、市教委的指导下,“沪上管家”项目应运而生。据透露,该项目由上海开放大学与市家服协会联手,旨在培养一批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高技能家政人才。首期68名学员是从136名报名者中层层筛选而出,他们平均年龄41岁,近八成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此次培训以线下集中学习为主,辅之以部分线上课程。学员可根据各自职业发展规划,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再分别选修“儿童家庭服务”或“长者家庭服务”两大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过程采用知识讲授、技能操练、工作坊、模拟演练及基地实践等多元教学方式,系统开展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将进入“上海市家庭服务高技能人才库”,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