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刊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海鹰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25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
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争取形成长效机制
  ■记者王修远 摄

  7月21日上午9点,杨浦区区长周海鹰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25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

  两小时的直播中,周海鹰与主持人共同接听市民与前方记者来电,第一时间连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负责人,回应市民群众关切。

  行路难——“要服务好上班族,也要保障居民出行”

  家住大桥街道金隅外滩东岸的王女士反映,他们小区紧邻互联·宝地产业园——杨浦区互联网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载体。市民发现由于园区临近12号线宁国路地铁站,员工上下班大都以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通勤为主,导致眉州路等路段早晚及夜间常被外卖车辆、网约车和大量的共享单车堵死。

  王女士在直播中焦急地说:“哪怕我骑电瓶车出行,路都被非机动车占据了,我都没法回家,而且行人也没地方走。”她表示,自己就曾因道路拥堵发生过车辆剐蹭的事故,“真的很影响出行安全”。

  周海鹰强调,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多方协调,区交警支队和区建管委不仅要完善眉州路等相关路段标识,更要针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共享单车在晚高峰的拥堵想办法。比如,协商设置单向通行或者划定专门的蓄车场地,合理疏导不同类型的车辆;再比如,共享单车的投放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量、加快清运频次。同时,属地街道牵头,联合多部门共同管理,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样是出行问题,家住闸殷路75弄兴浦新村的居民薛先生来电反映,他们小区附近虽然有地铁8号线和10号线地铁站,但是小区到地铁站距离约2公里,步行时间很长,虽然有接驳公交522路和1228路,“但是公交522路到8号线地铁站,每天早上6点到8点半结束,下午4点到6点半结束了,公交1228路到10号线也是分时段营运,而且都周末停运。”

  薛先生还很苦恼,他说有些时候附近的居民只能冒险搭“黑车”出行,他提出建议:“最好短驳车能在日间常态化运行,这样随时能搭乘去地铁站,我们肯定会更方便一点。”

  区建管委主任徐明介绍,该区域附近有4条公交线路,500米内也有一个公交站点,是符合“服务半径”规范的。对于薛先生的问题,他表示一方面会协调公交线路优化服务、提高频次;另一方面,他建议市民试试看“定制公交”的办法,薛先生当即表示这办法可行,但不清楚应该如何定制公交?手机操作是什么样的流程?

  “5-10人以上即可,我们将马上指导薛先生进行申报。”徐明介绍,目前杨浦区已有8条定制公交线路。

  周海鹰强调,这个问题要马上落实,争取形成长效机制。“市民反映的问题,一方面感受到大家对杨浦区很多工作非常关心,给我们提了非常好的意见建议,所讲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马上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同时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不断提升杨浦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扰民、占道、停摆——“把来龙去脉弄清楚”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市民非常关心的问题,记者潘越文来到政立路687弄15号楼现场——该处加梯项目已经停摆了4年。“现场钢架锈迹斑斑、施工材料堆积,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据了解,该项目于2021年7月停工,停工原因是隔壁14号楼居民认为调整后的电梯方案将影响楼内通风采光,居民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升级,甚至还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认为调整后的施工方案与原先的安全认证方案存在明显差异,要求在新的安全性论证方案出具前该工程暂缓施工。”

  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主任胡元晖表示:“在法院二审判决生效后,街道曾会同多部门协商推进,但难度确实较大。”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杨扬补充,2020年8月核发了原加梯工程规划许可证,后续针对居民意见,对方案进行了符合相关规定的调整公示。区房管局局长戴弘接着说,由于代建单位灿维公司在方案调整时,未严格履行相关手续,导致居民矛盾被激化。

  根据法院判决及有关的安全性论证,戴弘表示:“在现有井架上继续施工的条件已不具备,后续将推进该井架的安全拆除工作;积极引导业主通过协商和法律途径解决费用退还问题。”。

  周海鹰总结分析,首先是确保安全,必须加强对现有构筑物安全的日常检测,尤其防台防汛期,发现隐患立即排除,必要时由代建方或街道牵头拆除;其次要依法合规处理,尊重法院判决。新江湾城街道要与14号楼居民做好沟通,如果15号楼居民想重启加梯,区规资局、区房管局要根据小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规划位置。同时,要兼顾双方利益,在依法处理的过程中,平衡15号楼加梯需求与14号楼居民不受打扰的权益。

  周海鹰强调:“接下来加梯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在具体实施的过程里,代建单位如果没有按照相关审批规划操作,就有可能会造成不少矛盾。这个案例也提醒了街道、房管、物业等相关方,要从一开始就要进行全过程监管,有的存在居民之间的邻避问题,有的会涉及小区安全通道是不是可以加梯等方面的复杂问题。加装电梯是杨浦区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杨浦区老年人口比较多,这方面需求比较大,加装电梯过程中要依法合规,特别是对已经批准的要严格按照规划批准的范围进行实施,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林先生的来电则反映了一个“常见问题”——广场舞扰民。他说,位于飞虹路780弄的海上和集小区是今年5月新交付的楼盘,“跳广场舞的居民占用小区大门附近区域,甚至包括人行通道,影响小区进出。”他还注意到,跳舞的并非全都是本小区居民,“大约有30名非本小区居民每天早上和晚上聚集跳舞,还和小区居民发生过肢体冲突,双方矛盾越结越深,扰民情况已经持续两周左右。”

  “锻炼身体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不能扰民,不能对周边交通造成影响。”周海鹰提出,“请相关部门马上到现场确认,居民的权益一定要得到保护。要请街道搭一个平台,把来龙去脉弄清楚,规范合理地进行引导。”

  记者代灵的采访则是在市光路工农四村1-45号附近,有居民反映沿街商户把黄沙、水泥、砖块等建材堆放在商铺后方通道中,该区域原为小区公共通道,严重影响底楼居民的生活。“投诉后尽管有人上门迅速清理了一部分建材,但问题未根治。”

  周海鹰表示,商户依法经营建材是允许的,但侵占公共区域并影响他人行为是不对的。尽管属地街道响应迅速值得肯定,但此类问题容易反复,需要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市民通过各个渠道反映的问题线索,我们都非常重视,对相关问题立即处置,即知即改,但是可能过段时间又出现了返潮,这对工作的精细化、长效化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

  颜值与安全——“为周边居民创造一个可感可及、安全舒适的空间”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小高同学拨通了热线电话,他发现“新江湾城”在五角场环岛指示牌上是“New Jiangwan Town”,在街道办事处又成了“Xinjiangwan Sub-district”,到地铁站又是“Xinjiangwancheng”,依照《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表达同一事物或概念的中文名称,在不同场合中内涵和外延都一致的情况下,其英文译名应当统一”。

  周海鹰说:“小高同学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帮我们发现一些语言上不规范的问题。这件事区规资局要会同多部门,包括公安、建管等部门,要对全区范围内的一些路名,包括一些重要场所的标识标牌,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要做一个统一的检查,对英文翻译进行确认。这位高同学非常细致。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这方面不光是我们自己要看得懂,要让国际友人也看得懂。”

  区融媒记者成佳佳现场报道,位于杨树浦港兰州路段的景观步道夜间照明问题突出,沿岸不少景观灯底部出现不同程度损坏和生锈,草坪段还存在电线裸露情况,夜间照明不佳给市民出行、游玩带来较大安全隐患。记者了解到,“这里照明主要依靠太阳能供电,夜晚无法正常工作。”

  周海鹰强调,杨树浦港是杨浦区的“母亲河”,其沿线改造是重点工作。他明确要求:“区建管委牵头,属地街道、区绿化市容局积极配合做好工作,按照相关工作承诺在年底前必须完成整个区域改造,将杨树浦港打造成‘蓝绿相间、清新明亮’的活动空间,同时后期路灯、绿地维护要紧紧跟上,为周边居民创造一个可感可及、安全舒适的空间。”

  市民杨阿姨反映的问题与道路安全有关。“6月24日我经过靖宇东路敦化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附近)时,因该路段正在施工,路面未铺柏油上街沿有高低落差,不慎绊倒摔伤,嘴巴和膝盖都破了,牙齿也撞坏了。”

  杨阿姨说,该路段已经修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其他路人也会不小心绊倒,“希望相关部门加快施工、缩短工期,加强安全防护,避免这样的风险隐患。”

  周海鹰立即要求区建管委会同所涉街道和施工单位,进一步完善施工安全措施。“特别是有潜在风险的点位,该设置警示标识的必须设置,该拉安全警戒线的必须拉好,尽最大努力,确保行人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市民赵女士反映的问题与小区的“地下空间”有关。她居住在江浦路740弄万登花苑小区,“我们小区的地下民防工程,可能被物业违规出租,用作仓库使用。该空间长期堆放纸箱、木质家具等杂物,环境脏乱差、散发霉味,雨季积水严重。”该处还停放了大量“僵尸车”,存在安全隐患。

  周海鹰要求平凉路街道牵头,组织区国动办和物业公司立即到现场处置。“物业公司负有首要管理责任,必须彻底清除杂物、解决积水霉味问题,恢复地下空间非机动车停放功能。物业对外出租需经业主委员会同意,不得违规操作。街道需指导物业公司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防止问题反复。同时还要提升全区地下空间质量,感谢赵女士及时发现问题,参与城市治理。”来源:话匣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全会
   第03版:特刊要闻
   第04版:特刊全会
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争取形成长效机制
“九十九个儿女三个妈”爱心接力30年
杨浦时报特刊要闻03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争取形成长效机制 2025-07-25 2 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