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同样寄托着父母的殷殷期望,为了让这些孩子获得同等的教育,不因经济条件而受限,2005年9月,长白二村小学分校与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携手,共同探索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新模式,“彩虹行动”由此诞生。
经过两年的调研、实践,2007年9月,“彩虹行动”成形,通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开展课程辅导、社会实践、爱心结对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志愿者们用微笑和耐心在孩子们心底添一抹彩虹。
经过几年的运作,去年年底,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长白二村小学分校彩虹行动基地在长白二村小学分校正式挂牌成立。
拓展小学生课程
“我们真的能穿越吗?”志愿者王猛在大学里学的是应用物理专业,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小学生们讲解“穿越故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谬误,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教育课。
“彩虹行动”课程部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每周两次走进小学课堂,讲解健康饮食、环保知识等拓展课程。“小朋友非常喜欢大学生来上课,感觉讲课方式和内容更亲近也更新奇。”长白二村小学分校的姜蓓蕾老师向记者介绍,校方与大学生充分沟通,努力提高课程质量,丰富讲课内容,希望通过“彩虹行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拓展视野,让孩子们收获更多知识与快乐。
走进高校开拓视野
去年年底,长白二村小学分校五年级的全体师生在同济大学“彩虹行动”志愿者的陪同下参观了同济大学校园。在参观过程中,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述了精彩的科技小故事,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我将来想当建筑师,我想考同济土木工程系。”建筑设计魅力深深打动了唐珏,人小鬼大的他为自己设定了目标。
小学生走进高校是“彩虹行动”实践部开展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外来务工人员虽然来上海多年,但一直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所以志愿者们不仅带领小朋友参观高校,还组织亲子同游高校,增进家长对孩子学习和生活情况的了解。
结对互助义务家教
去年9月,长白二村小学分校二年级学生小燕家中门铃响起,小燕的奶奶应门后,看见3位前来为小燕补课的大学生站在门口,有些吃惊,由于经济困难,家里从没给小燕请过家教。
小燕一家人“蜗居”在10多平方米的斗室。她的爸爸患多种疾病,靠药物维持生命,妈妈是外来媳,长期没有工作。一家人仅靠奶奶微薄的退休工资和小燕父亲的低保金维持生活。“奶奶,我们是同济大学和小燕结对的大学生志愿者,补课不收费用。”大学生们的回答让小燕奶奶放下心来。
结对后,每周六上午3位大学生轮流来为小燕辅导功课,两个小时雷打不动,小燕的奶奶很感动,“没想到还能有名牌大学的学生给我们小燕补习功课。”
小燕英语不好,志愿者们就加强了英语方面的辅导,半年来成绩显著提高。而在长白二村小学分校还有10多名小学生与小燕一样,通过“彩虹行动”结对部获得了一对一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