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der Berge,Land am Strome(山川之国,河流之国)”,莫扎特谱写了这曲奥地利国歌。一如国歌中所述,悠悠青山、茵茵绿水,加上众多音乐大师留下的优美旋律组成了人们对奥地利的传统印象。然而奥地利所拥有的远不止山水和音乐,回首奥地利之旅,浪漫阿尔卑斯山之影,多瑙河之波,深感这是个多么温柔亲切的国家。
古代罗马人不会想到,被他们作为军事要塞建立起来的维也纳城竟会变得如此浪漫欢快。被维也纳森林所环绕,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这个城市似乎有着太多乐天知命的资本。而维也纳没有,不可思议地,它成为了一个几乎代表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史的音乐之城。
从踏入这个城市第一步,一个巨大无形的音乐磁场就在牵引着你,而事实上,这个磁场的形成要回溯到18、19世纪,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浪漫乐派——舒伯特、小约翰·施特劳斯生活的年代,是这些音乐家共同创造了维也纳辉煌的音乐氛围,音乐成了维也纳人生活中最不可缺少和引以为傲的部分,就像他们习惯了每天打开水龙头直接喝水一样。
想在维也纳感受音乐氛围,其实不必很刻意,大可采用散步的形式,在这个城市边走边看,音乐家的雕像、纪念馆在一天内就可以看遍了,因为维也纳实在很小,而这些景点又大都集中在市中心。在维也纳环城大道附近有一处城市公园,里面有著名的金色小约翰·施特劳斯雕像、舒伯特雕像,公园中心还有一面湖水,湖边很适合静坐。出了城市公园走大概100米,便可见高大的贝多芬青铜雕像,他神情凝重地端坐,脚下装饰有罗马神话人物,神圣而肃穆。
维也纳金色大厅闻名遐迩,在很多国人心目中它是世界最高音乐殿堂,而维也纳人心中真正的音乐殿堂是国家歌剧院。围绕着这些音乐圣殿,维也纳人一直延续着他们悠然自得的音乐生活:国家歌剧院里,马勒指挥排练着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的歌剧;音乐厅里,勃拉姆斯在讨论小提琴协奏曲的细节……这就是维也纳,音乐是它的灵魂。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月亮湖。据说早在四千多年以前,月亮湖畔就已经建有水上木桩房屋,被誉为“月亮湖文化”。公元八世纪兴建的月亮湖修道院是奥地利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镇中心街道两旁的房屋立面精美浮华,色彩鲜艳,多为典型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这些富丽堂皇的装饰艺术,构成小镇独特的风景线。
圣米歇尔修道院教堂不仅是月亮湖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奥地利著名的文物古迹。高达二十二米的双塔钟楼昂首挺立,见证着小镇繁盛的今昔。
月亮湖边有很多独具当地特色的小木楼,在湖水和草地的簇拥下,散发着古朴的魅力。令人感到舒适的是这里的自然环境,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的痕迹。各式小楼镶嵌在平缓的山坡,隐蔽在茂密的树丛中,犹如人间仙境。一座小教堂耸立在绿荫之上,使月亮湖畔多了几分神圣的空灵。码头上设有几处日光浴躺椅,看着就觉得舒服安逸。真想躺在上面小憩,让暖阳倾洒在脸庞,看白云变幻成童话,听湖水荡漾出乐曲。
湖边露天餐厅酒吧一角,青山碧水充当天然的布景,树下的桌椅摆成真实道具。在这里喝一杯香槟酒就够浪漫的了,望云飞蓝天,观风舞银波,简直就是一场无声的戏剧。
从维也纳往西约3个半小时就到达了萨尔斯堡。沿途有多瑙河和阿尔卑斯山相伴,旅途并不寂寞。萨尔斯堡有非常悠久的音乐历史,是莫扎特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故乡。
萨尔斯堡地处奥地利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交接处,南靠阿尔卑斯山,萨尔斯河从市中心流过,是欧洲绿化率最高的城市。步入这个城市,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雄伟的城堡。萨尔斯城堡长250米,最宽处150米,是中欧现存最大的一座堡垒,它几乎成了整个城市的地标。当然萨尔斯堡拥有的远不止这些,它和维也纳一样,也是一座林立着巴洛克建筑的古城。到处是精美的教堂和富丽堂皇的宫殿。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米拉贝尔宫。这是一座大主教迪特里希为他的情人所建造的宫殿和花园,站在花园的喷泉边遥望城堡,感觉整个城市比维也纳更为硬朗雄伟。因为是莫扎特的故乡,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地和拍摄地,音乐和萨尔斯堡结下了不解之缘。雨果还提议每年夏季举行萨尔斯堡音乐节,因此,1920年开始,8月就成为这里每年最热闹的月份。走在街上,仿佛空气中都飘动着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