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LED光源有人称它为长寿灯,意为永不熄灭的灯。固体冷光源,环氧树脂封装,灯体内也没有松动的部分,不存在灯丝发光易烧、热沉积、光衰等缺点,使用寿命可达6万到10万小时,比传统光源寿命长10倍以上。
多变幻:LED光源可利用红、绿、蓝三基色原理,在计算机技术控制下使三种颜色具有256级灰度并任意混合,即可产生256×256×256=16777216种颜色,变化多端,形成不同光色的组合,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及各种图像。
利环保:环保效益更佳,光谱中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既没有热量,也没有辐射,眩光小,而且废弃物可回收,不含汞元素,没有污染,冷光源,可以安全触摸,属于典型的绿色照明光源。
■应沈漪 张维维
新江湾城生态走廊一直是附近居民的休闲胜地,但到了晚上,却少人问津,主要的原因就是晚上没有灯光。上月中旬,一则题为“生态走廊终于亮灯了”的主帖出现在搜房网的新江湾城业主论坛,记者近日来到新江湾城生态走廊一探究竟。
生态走廊亮灯了
傍晚5点半,生态走廊的LED景观照明灯一路亮起,沿着河道蜿蜒穿梭,站在高处远望,星星点点的灯光,煞是好看。
一路走来,发现沿途采用了LED投光灯、灯带、小型投光灯、微型投光灯等不同种类的照明设备,在亮化道路的同时,沿途的亭台楼榭等景观又进行了重点亮化装饰。位于闸殷路与政悦路交界路口开阔处的8台风光互补LED照明路灯的科技含量更高,采用风能与太阳能互补供电。
虽是冬天的傍晚,有些清冷,但不时有遛狗和锻炼身体的市民走过,预计天气回暖以后能吸引更多人气。
记者昨天从新江湾城街道社发科了解到,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的LED景观照明是“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科技应用示范项目”的一个部分,充分考虑绿色环保、美观度、安全性等因素。生态走廊沿途照明全部采用LED灯具,沿途地下铺设照明电缆为所有照明设备提供电源。对生态走廊进行景观照明以后,不仅构建了优美、闲适的夜间景观,同时也提高了晚间活动的安全性,增加晚间活动的空间;同时,采用LED照明系统,功耗是传统光源的50%,在照明项目中的应用对节能减排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会“找风”的供氧机
沿着生态走廊一路往北,殷行路一侧竖起的两架“风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风车”的绿色叶片间或变换方向,顺风转动。这两台会自动360度进行“找风”,并通过泵将空气充入水体的装置就是“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科技应用示范项目”之一的“城市水环境风能供氧技术与装置”。
随着新江湾城区域建设的推进和人口导入,不可避免地对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据了解,水体如果溶解氧含量过低,水中污染物就会引起异养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造成水体的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耗尽水体中的溶解氧,使好氧微生物逐渐失去生长优势,厌氧微生物占据主导,水体呈现厌氧状态,有机污染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生成硫化氢、甲烷和氨等物质,水体便会散发异味,水质变差。
提高水环境溶解氧含量的最直接措施是人工向水体充入空气,这样可弥补自然复氧的不足,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传统的供氧方式是在岸边设置电动鼓风机房,通过管道将空气引入水体中,达到增氧的目的。用于供氧的电动鼓风机功率一般都比较大,因此这种供氧方式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治理水体污染的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给污染治理带来沉重负担,无法达到节能降耗要求。此外,电动鼓风机,特别是大功率的电动鼓风机,发出的声响比较大,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噪音污染。
而这两台绿色“风车”为实现城市水环境的低碳化治理提供了可能,解决了传统的供氧过程中动力消耗大、噪音污染严重的问题,改变水体微生态环境,强化水体自洁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并节省了电能。据悉,每台增氧机产气量达到250L/min,水的溶解氧浓度提高到0.5-1.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