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篇
科协组织是科技工作者的温馨家园,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是科协组织履职尽责的基础所在。五年来,杨浦区科协始终注重完善组织建设,加强能力建设,组织体系日益健全,影响力不断增强。
随着杨浦区学会组织机制的健全,杨浦区科协结合实际,围绕组织建设、业务活动、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建立区级学会评估激励机制,促进学会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发展活力。全区现拥有19家科技社团,形成了多学科并举的专业学会发展格局。
区科协充分发挥各科技社团的人才优势和专业特点,满足社会需求开展服务,取得明显实效。区中医学会协助区卫生局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申报创建“上海市和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示范区”工作;区护理学会积极配合区卫生局开展护理学术交流,积极推进全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活动;区电子学会开发“节能减排进社区”科普宣传软件,参与社区及“节能减排”科普工作等,这些项目不仅为地区转型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了服务,而且增强了科学社团服务社会的能力。
此外,区科协进一步完善主席办公会、常委会、全委会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学会和园区科协秘书长会议,推动科协系统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增强整体工作合力。同时从有限的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开展星级学会评选和奖励,鼓励基层学会围绕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开展学术交流和建言献策活动。五年来,先后组织星级学会评选活动3次,区电力学会、电子学会等19个(次)学会获奖,区室内设计师协会、电子学会、园林学会、中医药学会、上海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先后被评为杨浦区优秀社会组织奖。
服务篇
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科协的根本任务,科协组织要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家,为科技工作者干事业、干成事业做好服务。
在大学科技园中组建科协组织是科协服务中心工作的有益尝试,也是拓宽科协工作领域的一次探索。杨浦区科协先后在复旦大学科技园、同济大学科技园、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上海电力学院科技园、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科技园完成园区科协组建工作,实现了杨浦区域内的大学科技园科协组织全覆盖。
大学科技园科协的成立,有力推动了园区内科技资源的整合,为园区科协就近服务科技企业、服务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各园区科协围绕园区企业发展和科技工作者实际需要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学术交流、科技咨询、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园区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把发达国家即将到期和已到期的专利信息向有需求的科技企业进行解读和推介,帮助企业筛选应用,以降低企业自主研发成本,这是科协服务企业工作的又一次探索和实践,近年来,共有20余家科技企业从中获益,其中有6家科技企业被上海市评为优秀示范应用企业,有一家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应用企业。区科协两次被评为上海市“企业科协科技信息服务”年度绩效考核优秀枢纽站。
此外,区科协利用人才优势,会同区产学研促进会,每年为青年大学生举办创新创业培训,并会同区青年创业协会,配合区人保局和团区委完成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总部在杨浦设立项目办公室,并积极参与其中工作,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
人才篇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核心战略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杨浦区科协与杨浦区海创中心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充分发挥海外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努力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及科技团体、专家学者为国服务搭建平台。
“海智计划”由中国科协和35个海外科技团体共同发起,旨在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发挥中国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海外科技团体及科技工作者建立经常、密切、畅通和便捷的联系,建立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动员、团结和组织广大海外科技工作者为促进科学技术创新。自2004年2月以来,“海智计划”已与83家海外华人科技团体及一千余名海外科技专家建立联系,成为引进、举荐海外优秀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
杨浦凭借在人才对接、项目评估、资金配套、窗口服务等方面较完善的体系和丰富的经验,2012年12月,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杨浦)工作基地授牌成立。该基地的设立为杨浦区乃至上海市国际人才高地建设增加了新的渠道与平台,成为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员回国创业的集聚地,推动了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未来五年,杨浦将着力打造以“新兴产业引领区和创新创业积聚地”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科教创新为特色、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建立人才战略制高点,把未来的杨浦打造成为又一个“中国硅谷”。
科普篇
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2011年5月,中国科协授予杨浦“全国科普示范城区”荣誉称号,推动科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科协是开展科普工作、促进公民科学素养提高的重要社会力量,杨浦区科协结合区域特点,创新科普网络体系建设,创新科普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的各类科普活动。探索整合社会资源,组建区政府、委办局、街道(镇)、社区四级科普工作纵向推进机制与横向协调网络,宣传科学发展观、健康生活、合理用药和节能减排等,围绕科技周、科普日、科技节等活动日举办科普演出、市民科普讲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等活动,使科普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成立院士、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普志愿者团队。五年来,举办各类活动和讲座近300场,9万余人次受益。同时,组建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走进社区普及生活中的科学常识,倡导健康生活和绿色生活。
近年来,通过市区联动,加大科普经费投入,我区社区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教育基地共享机制不断健全,科普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区域内19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殷行街道工农三村第二小区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科普角”、“创新屋”、“科学商店”等科普体验项目以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在全区各社区广泛开展,为市民参与科普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平台资源。
凝智篇
企业的活力在机制,优势在产业,关键在人才。对于一家科技企业来说,创新是空气,是生命,人才更是关键所在。区科协在推进科技服务进园区、进企业的同时,积极帮助有实力、有需求的企业组建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2009年,我区首家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入驻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为园区的企业发展搭建了一个技术支撑和技术咨询服务,促进企业科研开发、产业升级的服务平台。到目前为止,杨浦拥有5个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在中心城区名列前茅。
近年来,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推出了重在探索与挖掘具投资价值的重点企业服务模式的“创业板工程”,主要包括:院士专家“重点企业项目评估筛选”、“与导师一起午餐个别辅导”和“金手指之家院士专家俱乐部沙龙”三大系列活动,由院士带队进企业参与推进企业发展与科研攻关。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为企业发展搭建了技术支撑和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在更高层面上的长远发展与腾飞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同时,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引入企业,有利于发挥高端人才在企业重大项目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