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掌握减灾技能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5·12”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镜头一:安全隐患查找。民防培训队员分别在“地球村”四幢公寓内逐层检查,仔细查找可能引发火灾的电气线路乱搭、火烛放置不合理、逃生通道受阻、消防器材过期、应急路灯被挡等安全隐患,并手绘逃生路线图,制定“第一时间切断电源”、“湿毛巾捂口鼻”、“沿墙或靠扶手撤离”等逃生预案,各层负责人组织部署预案,将逃生路线和要点传达到每一名队员。 提示: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居住区域,要注意及时检查消防设施,尽最大努力消除安全隐患,明确居住地逃生通道走向并熟练掌握逃生预案。
镜头四:特殊场景逃生。在国防园内,队员们分成两组,分别体验潜艇黑暗密闭空间逃生、“航母”高层楼宇逃生。在黑暗密闭的潜艇内,狭长的进口、出口和空间舱仅容一人通过,队员们在微弱的应急灯指引下,沿七个密闭空间舱有序撤离;在大型“航母”内,队员们沿楼层平面图指示安全通道逐个撤离。接着,又体验绳结之王“称人结”逃生演练。 提示:处于黑暗密闭空间应及时掌握进口、出口逃生路线和身处的准确方位,冷静、有序听从指挥安全撤离;楼宇逃生避免盲目,应熟悉楼层平面图,从安全出口撤离,在疏散通道受阻情况下,可利用床单、绳索绑定固定物逐层撤离。
镜头二:火灾逃生与火场求救。火灾警报拉响后,民防队员按事先的预案,在各楼层队长指挥下,切断电源,冒着浓重的烟雾,按离楼梯口的远近,捂鼻弯腰分批有序向楼下撤离。一名未能及时撤离的被困人员在窗口挥舞醒目衣物求助,消防队员冲进火场将被困人员顺利救出。 提示:楼宇火灾逃生要特别注意避免“乘坐电梯受困”、“返回房间取贵重物品受阻”、“无序拥挤导致踩踏”等次生灾害。一旦不幸被困,要避免盲目跳楼,应采取一切措施及时向救援人员求助。
镜头五:灭火器材使用。队员们分为四大组八小组,抽签确定2-3人开展操作技能比赛,根据火灾不同的燃烧物质选择三种不同的灭火器灭火,并组织练习消防水枪、水带的使用技能。 提示:发生火灾时,要冷静判断引发火灾的可燃物质,选对灭火器。如木材、纸张等普通固体可燃物质,可用清水或一般泡沫灭火剂;煤气、液化石油气等气体引发的火灾,一般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钾、钠等可燃金属引发的火灾,应使用干沙式铸铁粉末等专用灭火剂;带电物体引发的火灾,切勿用水,可用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灭火器。
镜头三:宿营地搭设帐篷。队员们在指挥员带领下,安全撤离至宿营区体验“战地扎营”,学习帐篷的搭建和解拆。敲钢钉、摆篷布、立支柱、抽拉绳,队员们严格按教官的要求搭建;按照演练步骤,再拔掉钢钉、抽出支柱、收取绳索、折叠篷布,队员们认真向教官请教,每一步都一丝不苟,临时宿营地上,绿色的帐篷一个个冒出,又逐个拆解消失。 提示:宿营地要选择开阔、干燥且靠近水源的安全地带,搭建过程严格按示意图操作,注重每个细节到位,确保既牢固又方便拆解。
镜头六:伤员紧急救护。队员们在“航母”侧面的开阔空地上,对从危险区域抢救出的“伤员”进行搬运、检伤,对呼吸心跳骤停、头部大出血、左上臂闭合性骨折的“伤员”,分别开展人工呼吸、三角巾绞紧止血、健肢固定等救护实践。 提示:担架搬运伤员应将伤员放置在平卧位,并作充分固定防跌落;三角巾绞紧止血须每隔40分钟至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人工呼吸应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防止用力过猛,如有胸肋骨骨折或其他情况不宜做人工呼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5月6日至12日,区民防办、区民政局等部门在全区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继2008年“5·12”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今年“4·20”四川雅安又发生7.0级地震,再次敲响了重大灾害安全警钟。面对不可避免的地震、火灾等突发性灾害,我们该如何选择科学的方法安全逃生?如何正确使用防护器材开展互助救援?本报撷取区民防部门近日组织开展的政府实事项目民防知识技能培训的几组实用技能镜头,供读者参考。

  ■记者 周琳文/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3版:时报周末·美食
   第04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5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6版:市民文化节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健康
掌握减灾技能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报头
杨浦时报一版要闻01掌握减灾技能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2013-05-11 2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