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报周末·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雨桂林:风景这边独好

  ■宗禾光立晓鹂

  “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这也许是对桂林最高的赞美了,清人也曾吟咏:“桂林山水天下无,青罗碧玉色色殊。突兀一峰冲天衢,万笏千笋平空铺。”山有水则活,无水则枯,桂林自然也不例外,我与游船不经意就在这青山顶上行了。但见奇峰峭壁夹峙着这道漓江,碧绿如玉,清澈如镜,即使一条小鱼游动,也会留下清影。江中小鱼无拘无束,怡然自得,自然不理会游船这一庞然大物,一切早已习以为常。怡然自得够了,小鱼便摇头摆尾,倏尔远逝,也没有搅乱青山倒影。

  桂林的山不同于其他的名山大川而自成一派,没有“连绵不绝数十里,高耸入云几千丈”的磅礴气势,但却是集秀美与险峻于一体,更让人惊叹于造物的鬼斧神工。车行市内,随处可见一座座石山骤然拔地而起,山上碧翠环绕,却又奇险无比,相信很少有人可以徒手攀岩而上。这些姿态各异的石山点缀在喧闹繁华的都市之中,让人置于其中而又游离其外,可谓是将自然与人文恰到好处的融合。这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象山,它已经成为桂林市的城徽。称它为象山确是因其栩栩如生,远远望去,一头巨象正用它的长鼻嬉戏着清澈的漓江水。据当地人介绍,每年中秋桂花盛开的时候,象山边上的滨江路往往会铺满一地金黄,淡香馥郁,令人心醉,而象山最美的时侯,便是在月夜,可惜我无缘得见。

  从码头排队登上顺流而下的游船,船上的导游从容地说着烂熟于心的解说词,而在我脑中却只留下“夜上海,秋北京,雾重庆,雨桂林”的排比,以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的美誉。不知算不算幸运,我们遇上了“雨桂林”,漓江上泛起薄雾,晕开了山与山的距离。山顶飘渺的云雾将画面渲染得犹如仙境一般。沿途的风景让人目不暇接,偶尔可以看到泛舟于江面的渔船,每座山都有它自己的形状,不禁自问,“九马画山”究竟能看出几匹马?

  阳朔果然又是另一番风景。大榕树下,月亮山上,蝴蝶泉边。遇龙河上空的天,蓝得醉人,竹筏在碧波上漾,多情的水草在水底幽幽摇曳。两岸山峰,妩媚俊俏。河岸边,绿草茵茵,竹林葱郁。在绿如翡翠的河水里,鱼儿在自由游弋。无声的山、无声的水,惟有船工竹竿撑水荡起的水花声。

  岸边的古榕树,掩映着农庄。几间茅草屋里,有炊烟袅袅升腾。河边的村妇,在淘米洗衣。几个顽童,聚在河边嬉戏玩耍,一群鸭子,展开翅膀,嘎嘎叫唤。

  如果说漓江是经过精心装扮的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就如同略施粉黛的小家碧玉。

  古老的富里桥、遇龙桥横跨在河面上,映出美丽的倒影。远处青山隐隐,近处岸边绿草茫茫。几只水牛摇着尾巴,在悠闲地啃吃青草。河的另一边,两棵歪脖子柳树下有座竹筒水车。巨大的水轮,在吱吱地欢叫。两侧的老树枯藤,掩映其间。村民们在桥上来回穿梭,简单古朴的生活令人艳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这个世外桃源,或许就在遇龙河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3版:市民文化节
   第04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5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校园专刊
   第08版:时报周末·影视
烟雨桂林:风景这边独好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旅游02烟雨桂林:风景这边独好 2013-06-01 2 2013年06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