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笠翁对韵》、唐诗、宋词……近年来,各地不少中小学校都将这些寓意深刻又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列入课内外必读书目。专家认为,阅读国学经典不仅可启发孩子的思考能力,而且能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念,读经典作品并不会过时。
上千年传承下来的国学经典里有很多名篇名段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讲述做人的基本原则,对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不无裨益,这种好的文章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不过,专家也认为,学校和家长也不能一味强行要求孩子们阅读国学经典,应该有选择性地引导。不能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强行让孩子去长篇大段地背诵。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国学经典,比如8岁左右可以读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10岁以上可以选择自强、励志方面的经典来读。
此外,专家还建议,在培养孩子阅读国学经典兴趣的同时,老师和家长们也应具备一定的国学基础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孩子。
成长阶段的阅读书目男女有别
“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阅读书目的标准是内容的健康和知识的获取,其实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根据孩子的性别选书也非常重要。”儿童性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别意识发生错乱和障碍,很可能会混淆生物学上的性别,或者不接受、认可自己的性别,因此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和老师都明白男孩和女孩的兴趣不一样,但对少儿性别阅读对孩子的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自我性别发展的作用却了解不多。
例如,男孩子多喜欢冒险,具有“英雄”的情结,阅读就是应该充分发展男孩这样的天性,像蜘蛛侠、钢铁侠、超人等英雄形象有助于男孩审视自己内心的渴望与梦想,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勇敢、担当和团队精神等。女孩子则向往恬静、文雅的生活,自信、美丽、有活力的芭比形象则激发了女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梦想制造力。
阅读还需科学用眼
“电子书籍看似比纸质书籍方便,但是长期盯着电子屏幕,对孩子眼睛的伤害很大。”眼科专家认为,电子书籍不能替代纸质书籍,儿童阅读最好还是选择纸质书。
儿童时代是人的眼部机能活跃和视网膜等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阅读书籍对眼部发育有一定帮助,但应该注意科学用眼,防止出现视觉疲劳对眼部器官造成伤害。
“电子书有一定的辐射,而且屏幕的亮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视网膜造成损害,纸质书相对柔和些。此外,儿童阅读也不易在暗光和强光环境下,或是躺着看书,这对视力影响都很大。”专家说。建议儿童阅读时最好每隔半个小时休息10至15分钟,休息时间内尽量远眺,通过改变视觉范围来缓解眼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