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刊·战高温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分多路跟随一线劳动者体验高温下维护城市运行的艰辛
40℃桑拿天 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

  家庭医生:看望“爷爷奶奶”们

  8月9日又是一个超过40℃的高温天,控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张妮照常来到88岁的朱道奎和张秀云家中。两位老人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平时子女又不在身边,因此张妮就成了他们家的“常客”。

  尽管只有29岁,张妮已在家庭医生岗位上工作了5年。张妮一边熟练地给张阿婆量血压,一边向两位老人了解他们的近况。“昨晚睡得好吗?”、“早上吃了什么?”、“有没有出去买菜?”两位老人也像是见到了自家孙女一样,拉着她聊家常。

  这样的“烈日奔走”张妮平均每天要跑10家,旁人都觉得很辛苦,高中同学聚会大家都说她“怎么那么黑”,但张妮很乐观:“我就当是锻炼身体呗,而且陪着老人们聊天也很有意思啊。”■毛信慧

  交警:事故频发调解纠纷马不停蹄

  8月9日上午十点半,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二中队的燕巍巍接到呼叫中心报警后,立即赶往延吉中路处理公交车与出租车的事故纠纷。这已经是他上岗后处理的第三起事故了,燕巍巍说:“六点多上岗后就没停过,夏季人的情绪比较烦躁,交通事故易发。”事故双方不断恶语相向,燕巍巍一边安抚两人的情绪,一边耐心了解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临近中午,室外气温高达40多度,燕巍巍就站在烈日下为事故车辆画线做标记、用标尺测量距离,并在工作日志上记录下涉事车辆的精准位置。最终,双方得以和解,而此时燕巍巍的制服早已湿透。

  回到中队已过饭点,燕巍巍匆匆洗把脸,往嘴里塞了几口饭,刚坐下来准备喝口茶,听到对讲机里的呼叫,他带上帽子,又赶往事故发生地。 ■郑潇萌

  物业人员:工作场所温度超过50℃

  8月9日上午10点不到,延吉物业的两位物业维修工作人员头顶烈日,爬上长白三村49号楼的房顶上处理居民报修的房屋漏水问题。一上午,他们需要处理6张单子,要避开最热的时段,赶在10点前把任务完成,屋顶没有任何遮蔽,在太阳的直射下温度甚至要超过50℃。两位物业师傅头戴遮阳帽,速战速决为渗漏区域涂上防水材料,活干完后背就已经湿透。

  今年的持续高温天气致使物业报修量急剧上升。去年7月18日至8月18日期间,区房屋应急维修中心共受理各类报修410件,而今年7月11日开始截至7月底,该中心受理的报修量已达到453件。

  区房屋应急维修中心维修部经理梅建章告诉记者,高温天气最集中的报修是用电问题,遇上暴雨台风就要处理房屋漏水,春节下水道尤其容易堵塞。“物业也不容易,在这种极端天气大家更要互相理解。”■应沈漪

  公交车司机:期望与乘客相互理解

  8月9日,上午9点30分,记者来到公交车220路终点站。已有28年公交车驾龄的张莉明告诉记者:“早高峰刚刚过去,现在总算可以喘口气了。”公交220路途径新华医院、四川北路、南京东路、老西门等人流密集区域。张莉明是这条线路上为数不多的女司机。在这样的“烧烤天”里,她跟男同事们一样,每天驾驶着公交车在道路上穿梭十几个小时,确保市民顺利出行。张莉明说,高温天大家都比较烦躁,有些乘客为了座位而争执、车厢拥挤抱怨空调不足等。这些问题都需驾驶员在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同时耐心解释。

  巴士一汽公司负责该线路的经理吴有才介绍:“在早高峰时段,2至3分钟就要发一辆车,这就要求我们在清晨5、6点就要作好准备,尤其在近期连续的极端高温天气,需要驾驶员、调度员、车辆检修人员加倍努力地工作,同时也希望乘客在夏日里给我们多些理解。”■张维维

  邮递员:身体素质好,我们不怕

  8月12日上午9点,政本路邮政支局5班的邮递员施裕发背上分拣好的信件、报纸和印刷品,骑上自行车开始送一天中的第二批信件。在双阳北路288弄送了7年报纸,施裕发与这里的保安、居民都混了个脸熟,骑车在小区里有时还会遇到“熟人”向他问好,偶尔还有签收了挂号信的居民给他送水,辛苦中感到安慰。烈日炙烤下,出了邮局不到10分钟,施裕发衣服的后背前胸处都开始由浅绿变成了深绿,不久衣服便整片湿透。“这天气大家都要穿着长袖,不然手上得晒得脱皮。其实最怕的还是下雨天,雨衣闷热而且很难挡住雨水,还要小心护好报纸防止淋湿。”

  在邮局工作了17年的高巧义说,由于邮件送到邮政局的时间有先后,每位邮递员一天要分三次送件:早上七点半左右送早报和印刷品;九、十点钟送信件;下午三点半则开始送当天的晚报。“40度的天气确实很难受,不过我们平时都习惯了,身体素质好,不怕。这不,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人中暑或病倒。”■刘竹一

  环卫工人:每天清扫近20吨垃圾

  8月12日5点15分,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第一运输分公司的清运车停在了辽源西路100弄小区垃圾箱旁。车子刚停稳,驾驶员韦和德就跳下车来,而此时江浦作业队清运班的垃圾清运工武文田、齐云峰早早就将垃圾扫入垃圾桶内,两人开始将一旁的垃圾桶依次推到垃圾车后方,把垃圾桶挂在垃圾压缩车的一根铁架上,站在一边的韦和德则拨动开关。10分钟左右,三人就清理完15个垃圾桶,动作娴熟、配合默契。夏天瓜果皮水分多,垃圾桶格外重,打开垃圾箱的门,恶臭扑鼻。“夏天生活垃圾特别多,不及时处理掉就更加臭了。”齐云峰在说话的同时也没放下手里的活,“早上任务量最重,趁现在人少多干点。”

  第一车任务在6点10分完成,三个收集点包括两个小区和一个菜市场。“我们每天负责江浦地区的15到25个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收运工作,一早上至少要运4、5车垃圾,一天下来就有近20吨垃圾。”韦和德说。装卸完,三人顾不上休息,马上开始第二趟清运。 ■毛海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战高温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特刊·科技园区在杨浦
   第05版:评论
   第06版:时尚·悦读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民生·社会
40℃桑拿天 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
杨浦时报特刊·战高温0240℃桑拿天 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 2013-08-13 2 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