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千本藏书,最爱名人日记
1998年蔡煜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杨浦区公证处工作,15年来他仍旧保持着大学时期的学习态度,从未停止对公证业务理论、法律知识等学科的学习和探索。蔡煜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加之工作经验,还是无法满足日趋繁复的办证需求。
于是,他十年如一日积极参加学习,并致力于公证立法、立规活动。先后就公证体制改革的“良性违规”问题、“公证员制度完善”、“公证机构调查取证”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中国司法》、《中国公证》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研究文章20余篇。其中,《“良性违规”与改革风险——论我国公证工作改革的两个重大问题》以及《公证权研究三题》中的观点得到了业界高度评价,而他所撰写的《公证机构调查取证问题研究》一文被《2002中国司法行政发展研究报告》收录。
毕业的那一年,蔡煜就顺利考取了律师资格证书,由于工作表现出色,2000年他被破格转为公证员,那一年蔡煜只有25岁。2010年3月,蔡煜升为主任助理,2012年5月担任杨浦区公证处副主任,2013年1月被聘为国家二级公证员……蔡煜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光环牵制,他始终不忘查找自身的不足,继续在梦想之路上前进。
即便升为副主任,蔡煜还是要兼顾公证员的工作,办案、开会、培训……繁忙的工作并没有让蔡煜放弃对学业的追求。在攻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在职硕士研究生期间,蔡煜几乎从未请过假,从未敷衍过一门课程的考试。撰写《现代法律俗语研究》毕业论文的半年时间里,他除了家和公证处,唯一出现的地方便是图书馆和书店了。为了斟酌一句话,他甚至会在书堆里研究一天,也不觉得疲倦。3万字的论文,竟引用了140余种书目,而该论文也被导师称赞为“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蔡煜的爱好和他爱钻研的性格是分不开的,谈起8千本藏书,蔡煜的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历史、戏曲我都喜欢,最爱看名人日记,感觉很有意思,新买的书家里已经放不下了。”
为公益事业“开绿灯”
蔡煜在办证过程中始终做到耐心倾听、周全告知、认真审查,对于接手的公证事项,只要有一点成功的希望,不管有多困难,蔡煜总是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尽力提供让市民满意的服务,绝不敷衍了事。
随着公民个人财产的丰富,公证处的遗嘱继承公证业务也日渐繁忙,这一包含复杂人情的业务经常向公证员发起挑战。去年5月20日,一笔50114.59元的款项,从杨浦区公证处的账户转到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的捐款账户上,拿到银行转账回执,蔡煜长舒了一口气。事情还得从2002年说起,一天,蔡煜接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退管会的电话,上门为一位劳模进行遗嘱公证。
73岁的赵某不仅是上海市劳动模范,还是全国行业系统劳模。赵某一生没有结过婚,亦无子女,他希望蔡煜帮忙立一份公证遗嘱,将自己名下一套房产赠与3位旁系亲属、4位同事和希望工程。2007年赵某去世后,老人单位的退管会依次通知了八方受赠人,并告知了赵某的遗愿。按常规操作,应先将赵某留下的这处房产过户到八方名下,出售后再按照份额分配钱款。这样操作对蔡煜来说是最省事的,但对受赠方当事人来说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蔡煜的努力和协调下,八方受赠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老人的房产先过户到其中一位旁系亲属名下,再由该亲属向其余七方支付相应份额的钱款。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首先得到房产的这位亲属什么时候把钱交给其余七方呢?为此,蔡煜想到了“提存公证”的办法,即让准备房产过户的亲属,先将其应支付款项打入杨浦区公证处专设的提存账户,由公证处对该笔款项进行实际控制。最终巧妙化解了遗产继承中的困难。
事后被问到为什么要给自己找麻烦,蔡煜说:“现在很多人的思想境界都提高了,愿意投身于公益事业,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好事。做慈善应该得到鼓励,千万不能因为操作问题,损害了热心人士的积极性。”
“做公证就没想过赚大钱”
对蔡煜来说公证工作并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事业,对待每一个案子,无论大小他都异常细心。在日常办案中,他格外注重细节,特别是对一些文化程度低、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他更是不厌其烦。办案需要的材料很多,有时候老人年纪大会记不清楚,蔡煜会提前帮老人做好功课,甚至连一枚小小的图章,他都会提醒老人出门时不要忘记带着,以免徒劳往返。
为了让申办人员尽早领取公证证书,加班加点审查公证证件,对于蔡煜来说是家常便饭。申办人员无法提供的证明,蔡煜也会想尽一切可能帮忙寻找。15年来蔡煜经办的名人案件不计其数,他甚至整夜泡在档案馆里,通过名人传记、日记、历史资料翻找出几乎消失的证据。
公证员的工作本就很繁忙,蔡煜又在公证处、行业内担任要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蔡煜坦言,现在最想静下心来做研究,但是苦于没有时间,分身乏术。以他的能力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但他为何还要坚守在繁忙又枯燥的公证员岗位上呢?蔡煜笑着说:“很多人都这么问,如果做律师收入肯定比现在好,但我喜欢公证处的工作,通过我的努力能够给人方便和帮助,这样的满足感是金钱无法取代的,从事公证工作没想过要赚大钱。”
从业15年,蔡煜在公证员的岗位上不断学习,勤奋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他经手的公证案件达数万件,涉及全国甚至外籍人士几十万人。如今,除了杨浦区公证处副主任、公证员的头衔,蔡煜还是上海市公证协会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证协会公证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优秀公证员、第八批杨浦区拔尖人才(专业技术类)等荣誉称号。
在杨浦区公证处,问及同事们对蔡煜的印象,大多数人都会提及他在办理公证案件中几近苛刻的严谨态度。从业至今,蔡煜始终一丝不苟地按照法律规定和公证程序规则严把审查关、公证关,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公证事项、无论何种理由,绝不受理,有效避免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合法财产的损失。
距离退休,蔡煜还有二十多年的路要走,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还有一个心愿:“我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推进我国公证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继承法的修改做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