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铭记每一个馈赠 感恩每一次收获
——记杨浦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潘梦忆

  ■记者 刘竹一

  在韩国利川举办的世界残疾人乒乓球公开赛上,队友半决赛惜败,杨浦运动员潘梦忆决赛对阵菲律宾选手,比分打至二比二,相比技术此时更加考验心态与信念,压力不言而喻。最终获得女子单打和团体双料冠军,实属不易。回忆起一个月前的这场比赛,潘梦忆表示,对教练、学校、老师、父母,“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没有健全身体,没有富裕家庭,但潘梦忆仍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偶然的机会走上乒乓之路

  出生不久,潘梦忆便因小儿麻痹左下肢肌肉萎缩注定了终身残疾,左脚马蹄外翻使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为什么我走路姿势那么奇怪?为什么我与别的孩子不同?”尽管同龄人与潘梦忆相处得很不错,但年幼的她对自己的身体难免有怨。

  当被问及何时开始接触乒乓球,“2001年7月23日”潘梦忆回答起来不假思索,对她来说,这个日子几乎和生日一样意义重大,她遇到了生命中一位重要的“贵人”,从那一天起,她的生活改变了轨迹。

  当时杨浦区残疾人艺术团刚刚成立,作为成员上台献歌的潘梦忆被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的一位游泳教练“相中”,邀请她加入。没想到,来到中心后,轮速队、游泳队教练都十分喜欢这个爱笑的女孩。

  最后,父母替11岁的女儿选择了乒乓之路,初衷也只是希望孩子的生活能够更加丰富,通过锻炼身体能更加健康。

  坚持到苦尽甘来

  “开始的几年是极其辛苦的,甚至想过放弃。”潘梦忆的左下肢常常因为跑动太久而磨损、起泡、出血,其他健全队员只需几星期就能学会的正手拉球动作而她却需要几个月才能练好。她曾经不止一次与教练探讨,后来发现是由于下肢的障碍使腰用不上劲儿,从而导致身体很难协调。

  身体难以协调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痛苦来自于畸形的左脚。由于足部神经坏死,外翻的脚完全不听使唤,潘梦忆左脚的鞋子几乎一周就会被撑坏,潘妈妈不得不把运动鞋反复开裂的外侧反复贴皮。

  直到两年前,潘梦忆开始用上了矫形器,把左脚强行摆正,鞋子的损耗随之明显减少,站立也更加平稳。但穿着矫形器训练疼痛并不会少一些,小腿肚反而出了瘀青,由于坚持高强度的训练,往往旧伤未愈,新的瘀痕又添了上去,周而复始。

  潘梦忆又从小就是个不服输的急性子,练习时其他孩子用捡球器捡球,她偏偏为了图快跪在地上、钻到桌底捡球。“捡的多就能和教练多打几个球”,潘梦忆的运动裤也是损耗极快的物品之一,膝盖处总是没几天就破个洞,潘妈妈便细心为她缝缝补补,“常常要补4、5层。”

  “捡球认真的人打球不会差”,似乎正是应验了教练的这句话,潘梦忆在2005年进入国家队,并在国家级比赛中拿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枚金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能坚持下来,是幸运的。我更感激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给了我发光的机会。”

  始终对生活抱着感恩之心

  自2005年起,潘梦忆开始出征海外,一年有8个月离家,或是集训或是比赛,即使回到上海也因为要参加训练一周才回家一次。潘妈妈还能随行陪伴,潘爸爸则与女儿见少离多,但双亲还是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潘梦忆继承了身为音乐老师的父亲的音乐天赋,唱歌特别拿手。潘爸爸就想方设法到北京为女儿录制唱片,作为她的18岁纪念礼。“父母从不限制我搞‘副业’,他们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却不会过多干涉我的做法。他们希望我的人生能够活出价值,而不在意我考试能拿几分。”通情达理的父母是潘梦忆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虽然父母收入不高,家里条件也并不算理想,但一家人从来没有为此抱怨。

  潘妈妈年轻时为保护公共财产全身大面积烧伤,双腿上布满植皮后的纹理,但潘妈妈却庆幸当时受伤的只有自己一人。耳濡目染下,潘梦忆和父母一样,对于生活始终抱着感恩之心,“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很幸运”。

  能重回课堂很自豪

  高考期间,因在波兰参加国际比赛,潘梦忆不得不放弃考试。但她始终没有中断继续求学的理想。得知由市残联和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举办的残疾人教育学院成立,她便想重回课堂。

  年初,潘梦忆报名的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班因人数不足不符合开班要求。学校负责人得知她迫切的求学愿望后,安排她与健全人一同上课,并安排老师,在她因集训比赛缺课时,为她指导功课。学校给予的体谅和关爱让潘梦忆无比感动,如今她在外总是自豪地说:“我是上海开放大学杨浦分校13春行政管理专科的新生。”

  今年对潘梦忆来说是丰收的一年,除了韩国之行的双料冠军,在前不久举办的上海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中,她也当仁不让地折桂,在上海开放大学“我的美丽校园”美文诵读演讲比赛中她又获得一等奖,并在“相约开大周岁——庆祝开大更名一周年”学生文艺汇演活动中再获奖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而我的努力都有了回报。一路走来,我获得了太多人的帮助,我庆幸生命里的每个重要阶段都遇到贵人相助,现在除了担心集训和比赛影响我参加考试,我就没什么不满足的了。只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特刊·科技园区在杨浦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民生·社会
铭记每一个馈赠 感恩每一次收获
图片新闻
谋篇布局服务社区经济发展
共建助学再传爱心“接力棒”
小区电线杆拦路7年被移除
百名老人参加“童趣运动会”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铭记每一个馈赠 感恩每一次收获 2013-09-03 2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