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0日,因丈夫王先生去世后未留下遗嘱,与公婆存在遗产继承分歧,张女士(化名)与来自境外的公婆一同赶到杨浦公证处“蔡煜工作室”,要求办理丈夫的遗产继承公证。公证员蔡煜热情接待后,立即开通了“绿色通道”进行现场调解,调解过程一波三折,经过近两小时的努力,终于促成继承人握手言和。
杨浦公证处“蔡煜工作室”于去年1月经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成立,目的是总结本区历年来在民事领域中试行开展公证调解工作经验,进一步探索运用公证调解功能化解以遗产继承为重点的社会矛盾纠纷,发挥公证的独特职能,提高公证法律服务水平。这一针对性极强的专业工作室,在全国范围属于首家试点单位,填补了国内公证调解领域空白。
“蔡煜工作室”成立至今,已受理200件继承类案件,办结19起家庭矛盾纠纷,其中成功化解17起、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方式解决2起,调解成功率达89.47%;办结相关继承、赠与、委托、夫妻财产约定、遗嘱公证24件,签订调解协议7件,涉及金额约3000万元,调解工作成效显著。
2014年底,中国公证协会专家组来上海调研,对杨浦公证处运用公证调解功能化解民事纠纷的创新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全程化解复杂继承纠纷
传统的继承公证流程是继承人先在家里达成遗产分割意见,再到公证处进行具体的遗产继承公证。而在新形势下,一些继承人之间因长期矛盾积累或对法律条款内容不理解,公证的时间点往往是家庭矛盾大暴发的特殊节点,这就需要公证员变“被动”为“主动”,对继承人进行心理疏导,正确地释明法律,运用各种公证法律服务方式,消除相互间的猜疑,促进矛盾纠纷的最终化解。
杨浦是个中心老城区,近几年随着旧改征收步伐的快速推进与房价的不断攀升,涉及遗产继承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加。由于家庭矛盾复杂、遗产金额较大,遗产继承类案件不同于普通的人民调解案件,调解的难度极大。
“蔡煜工作室”在总结杨浦公证处历年来公证调解经验基础上,将遗产继承类公证调解分为三种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工作。目前“证前调解”占全部调解案件约七成比例,在被继承人去世后,为避免亲情彻底破裂或耗费高昂的诉讼成本,一些继承人会主动到公证处咨询,工作室公证员在介绍办理流程过程中掌握矛盾纠纷症结,及时开展公证调解服务。“证中调解”则针对受理案件时继承人未如实陈述,存在隐瞒继承人、隐匿遗嘱等情况,公证员在审查中发现问题后随即联系当事人开展调解。另外,对于公证生效后继承人对结果反悔或利害关系人对结果有异议的,公证员则开展“证后调解”,力求全方位化解矛盾。
一名居住在杨浦售后老公房的阿婆,去世前立下公证遗嘱,将仅有的一套房产留给了小女儿,大女儿对结果表示异议,要求与小女儿平分房产,但无法提供有效证据。根据相关法律,大女儿无法继承母亲的上述房产,但公证员从亲情角度出发,对两名继承人分别做思想工作,劝说小女儿同意支付20万元补偿款给姐姐。虽然最终案件以诉讼方式解决,但小女儿对公证员工作成效心服口服,并送上锦旗感谢公证员的帮助;而大女儿由于没有听从公证员调解,通过诉讼方式取得的补偿款只有8万元,扣除律师费、诉讼费后所剩无几,最终懊悔不已。
在工作室最近调解成功的一起案例中,儿子平时对老父亲漠不关心未尽赡养之责,但在分配母亲遗产时却提出苛刻要求,父亲步步退让,儿子得寸进尺。公证员及时对儿子进行了批评,儿子中途曾两度退出调解,被公证员劝回,并耐心从法律角度分析调解方案对他的利弊,同时循循善诱、晓之以父子之情,帮助儿子打开心结与法结。最终,通过三个小时长谈,让儿子最终接受了调解方案。
“不同的调解方案,对继承人的继承成本是完全不同的,与其他调解方式相比,公证调解有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可以从当事人利益出发拟定不同的方案,通过提供继承、接受遗赠、遗嘱、夫妻财产约定协议、遗产分割协议、赠与合同、提存、委托、即时交付等一系列公证服务与各类遗产领取、登记、税务政策咨询,解决不同类型与需求的家庭矛盾,注重调解的实效和可行性。”杨浦公证处副主任蔡煜介绍说,在具体工作中,公证员坚持在不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合理、合法、小成本”方案,解决复杂的继承纠纷。
倾心办理复杂疑难公证
继承类公证十分特殊,遗产少则几分钱,多则达上千万元,一分一厘都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办理复杂继承类案件时,公证员不仅要有极大耐心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还需要额外付出大量精力和心血。既要东奔西走调查取证,又要与房地产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档案馆、民政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沟通。
在江苏投资创办企业的一名台湾客商因病去世后,留下数额不菲的公司股权和上海市区房产,等待长住台湾的继承人办理继承公证手续。按照现行的办证流程,公司股权的遗产继承类公证业务必须在继承人的居住地公证机构办理,而台湾地区的公证机构并不直接提供此类公证服务。这一特殊的继承案例,国内尚无先例可循,“蔡煜工作室”接下这桩棘手的遗产继承公证案后,积极向有关部门请示汇报,多次与台湾继承人耐心沟通,解释两岸政策法规的差异,免费为台湾继承人代书了有关法律文件,指导他们办妥了“海基会”验证等手续,并与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复沟通,拟定好公证书草案事先给对方审阅、修改多次,最终以小成本帮助台胞顺利办妥了遗产继承公证。
公证调解完毕后,必然要履行有关协议、约定。由于许多当事人之间缺乏信任,稍有不慎即前功尽弃;许多证件复杂,调解协议条款繁多,协议写法多有创新之处。调解协议能否被有关房地产登记部门、税务部门、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顺利认可,公证员与有关单位经办人员的口头、电话沟通,能否落实到书面确认,往往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要求公证员必须及时督促当事人履行协议,及时与有关单位沟通,“趁热打铁”解决纠纷。在已经成功化解的17起涉及不动产的案例中,公证员均主动与有关房地产登记部门、税务部门沟通,使每件经调解后出具的公证书都能顺利过户。
去年2月,一名中年人出国移民需要办理出生公证,由于父母50多年前离异且父亲早已离世多年,死亡时地址也不清楚,出生资料无处可寻,公证人员多次走访相关部门,查阅数十年前的档案资料,终于帮助当事人查清原始资料,出具了出生公证证明。
此外,“为变性患者办理已知手术风险声明的签名公证”、“通过越洋网络视频为美籍华人非婚生子办理出生公证”、“遗产纠纷十年、继承公证促骨灰安葬案”、“母亲离世后移居澳洲儿子与留沪女儿遗产继承纠纷”等一系列复杂公证业务,在“蔡煜工作室”公证员多方努力下,均得到妥善解决。
实践理论成果惠及大众
蔡煜是全国优秀公证员、中国公证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雷锋文明服务示范标兵,也是第八批杨浦区拔尖人才。杨浦率全国之先成立“蔡煜工作室”的意义在于,通过蔡煜公证员这一服务品牌,探索化解以遗产继承为重点的社会矛盾纠纷,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全国各地推广遗产继承公证调解积累经验。
在遗产分配领域中,通常协调当事人之间矛盾的“死结”是,一方当事人欲得房产,另一方当事人则要拿遗产补偿款或户口补偿款,究竟是先签字放弃房产、迁户口再拿补偿款,还是补偿款到手再签字放弃房产、迁户口?如何解决没有先例可循。在调解实践中,“蔡煜工作室”通过探索类似“支付宝”的中转账号提存、“即时交付”服务等方式,解决遗产补偿款、户口迁移款等大额钱款交付周转难题。同时,在调解成功基础上,及时完成制作公证书、相关继承人签字、交补偿金、资产过户等程序,有效地解决了继承人、利害关系人间缺乏互信的问题,帮助各方当事人最大程度化解风险。
“程序设计过程体现‘便民’,在方便办理的同时,努力减轻群众负担。”蔡煜说,工作室充分体现公证机构的公益性,为继承当事人代拟的所有调解协议,均参照有关公证法律援助规定免收所有代书费,去年全年累计减免代书费、调查取证费10万余元。
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蔡煜工作室”及时总结经验,把对公证调解及解决复杂继承等公证工作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在《中国公证》等权威性刊物刊登,涵盖公证调解技巧、公证服务方式、做好公证调解后续建议等多项内容。因工作出色,蔡煜被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聘为两岸婚姻家庭建设专家;蔡煜主持的《台湾居民在大陆遗产继承公证办证规则研究》课题报告获民政部“2013年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并通过民政部课题结项。
遗产继承调解经验取之用民、惠之于民。去年6月,东方都市广播电台“为您服务”栏目专门邀蔡煜公证员作客节目,分五期向听众宣传遗产继承类公证等法律知识,将实践和研究结果惠及大众,取得显著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