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东森涵碧居民区工作之前,孙波在一家国企担任管理工作。从企业的“一把手”转变为居民区的基层工作者,被问及当时的想法时,孙波回答道:“作为一名党员,为民服务是宗旨,进入居委会工作后,自己心里就一直思考如何尽快进入社区工作的角色。”为此,他克服人手少等困难,将在原单位的管理工作经验与社区工作相结合,从利用双休日、晚上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开始,解民忧、暖民心,和居民们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党建点线面工作法,服务社区有保障
“要更好地做好社区工作,党建是关键,‘点线面’一定要抓牢。”谈及自己想出的“点线面”工作法,孙波表示,自己作为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就是那个点。“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方向必须把好,发现问题要敢于冲在前面,及时解决居民的急难愁问题。”
居民区党组织“五必访”是孙书记的规定动作。去年9月,当孙波得知东森花园有位老党员因病重住院治疗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探望、慰问病人,抚慰家属,并于去年12月陪同“一线工作法”领导再次去医院看望。老党员去世后,他又购买花篮,代表支部上门看望家属,并在该党员一时联系不上组织的情况下,接受家属请求,代表党组织参加追悼会、致悼词。家属们非常感动,一再对党组织的及时关心表示感谢。
东森涵碧居民区有居民872户,仅依靠几位居委会干部开展工作,难度很大。于是,孙波想到了社区中的党员。他在每幢楼宇中选择合适的党员和社区志愿者担任楼组长,形成一根根贯穿社区居民的线,通过发挥这些党员的作用,把需要落实的任务、居民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条不紊地完成好、解决好。
居民区的党内“三会一课”是孙波的另一个“阵地”,在“三会一课”上,他和党员们一起了解国家大事,传达重大课题,互相交流心得,探讨小区建设,解决难点问题。同时,以座谈、看录像、搞活动等形式传达党内、党外的热门热点问题,让一些退下来但有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通过自学,为党员上党课,从而激发党员参加各项活动的兴趣和自觉性。
关注居民需求,化解矛盾促和谐
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往往是发生矛盾冲突的导火索。为此,孙波经常带领东森涵碧党支部其他同志,了解居民需求,及时发现冲突隐患,多点调解,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涵碧景苑有位居民收养了许多流浪猫,影响周边环境,邻居们意见很大。孙波了解情况后,及时召开居民座谈会,直面问题,让矛盾不再激化。同时,他与这位居民一起打扫卫生,上网发布猫咪收养信息,减少流浪猫数量。为了彻底化解楼组内的邻里矛盾,孙波设法转移双方矛盾关注点,一方面从这位居民的父亲着手,亲自上门送去拐杖,并通过她父亲劝其少养猫仔,一方面找到反对意见最强烈的住户,通过他母亲了解他的身体康复状况,并就他患病期间所在公司造成的员工欠缴纳社保金问题,实事求是提供情况说明,使欠缴费用得以补缴,让这位住户非常感动。同时,鼓励这位养猫居民主动与楼里其他住户沟通,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物业是社区治理中居民的又一关注点。孙波通过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分析居民对物业方面的需求,决定把小区门卫管理作为东森涵碧加强治理、建设和谐小区的一个重要抓手。孙波先后通过居民区党组织、小区业委会等途径与东森涵碧物业经理深入交流沟通,结合平时自己听到的各方意见,和物业达成共治,决定加强两个小区的门卫安全防盗管理,把物业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一年多来,未发生一起失窃案件。小区保安除了做好来访登记等规定动作,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也都了然于胸。
打造“老娘舅帮帮团”推进自治
孙波在社区干得越久,就越感受到志愿者对社区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发动下,一支由退休居民志愿者为主体组成的自治组织成立了,孙波为其取名“老娘舅帮帮团”,他们中有的曾是高校教授、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律师、作家、医生等专业人士,有的则是区政协委员、群文团队活动骨干。最初,老娘舅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垃圾分类、居家安全等宣传引导活动上,后来,“帮帮团”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分别组建了“志愿者之家”和“居民之家”。前者主要负责高龄老人、纯老、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的牵手帮扶,垃圾分类环保、居家安全的宣传,邻里关系的协调等;后者负责书画班、拳操队等各群文团队的组织管理、节假日主题活动的开展及健身步道的维护等。通过大力发动,“老娘舅”们的智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领居民共同管理幸福家园,“我的小区我作主”的海报,通过业主论坛、小区宣传栏、电子屏等进行宣传,让东森涵碧小区广大居民进一步知晓“老娘舅帮帮团”的工作内容和成效,以及他们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显示了“老娘舅帮帮团”的工作有效可行,形成了良好的居民自治氛围。
通过居民区党支部、物业、各类志愿者、“帮帮团”的共同努力,东森花园已获“市文明小区”、“市平安小区”等荣誉称号。
孙波作为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六年多来充分发挥居民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凝聚在一起的党员力量不断惠及居民,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