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已成为市民热衷的运动健身方式之一。泳客们在进入游泳场馆时需要关注哪些问题,且听卫生监督员细细讲来。
相关证照是否齐全
进入游泳场馆,首先要注意游泳场馆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公示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定期进行校验。游泳场馆工作人员是否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
场馆水质自检公示
泳客可以关注一下游泳场馆内是否公示了当时的泳池水质部分卫生指标,如:游离性余氯、PH值、水温等。
游泳池内必须保持一定量的剩余消毒剂来维持池水的持续杀菌作用。我国游泳池消毒主要以次氯酸钠、二氯或三氯异氰尿酸和臭氧、液氯为主,GB31/890-2015规定使用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消毒的人工游泳池游离性余氯需保持在0.3-1.0mg/L。
大多数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取决于pH值,因此必须使pH值保持在一种消毒剂的最佳有效范围内。在游泳池水处理中,调节池水的pH值是很重要的。GB31/890-2015规定pH值要在7.0-7.8之间。
水温是泳客游泳时能直接感觉到的一项指标,GB31/890-2015规定游泳池水温在23-30摄氏度。浑浊度是游泳池水的能见度或透明度,消毒和安全考虑,GB31/890-2015规定为低于1.0NTU。
游泳场馆日常管理
游泳场馆应记录每日游泳人次数,避免每场游泳人数过多,入池游泳的人均池水面积不得小于2.5平方米。同时通过更衣柜数量的限制,进一步控制每场游泳人数。游泳场馆还要做好工作人员(卫生管理员、水质工)相关知识培训;制定池水循环净化消毒等操作规程,并做好池水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记录、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更换记录、水质及空气检测报告、游泳池视频监控记录等;制定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应急预案,各类卫生管理制度等。开放期间,应委托有资质的卫生检测机构每月对游泳池水游离性余氯、总氯、浑浊度、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尿素等进行检测。
进入泳池应遵守规定
根据《游泳场所卫生规范》规定,场所入口处有明显的禁泳标志。严重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酗酒者不可进入泳池。泳客们(尤其是婴幼儿、儿童)入泳池前要及时排尿排便、进行淋浴,必须从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进入泳池;做好自身检查。
市民们在游泳期间发现游泳场馆卫生问题可以向场馆相关部门和人员反映,也可以拨打12345市民热线反映,或拨打962223向卫生监督部门反映。
■杨浦区卫生监督所伍吉祥 罗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