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4月29日下午,杨浦小学和内江路小学的打击乐团联合,以杨浦小学教育集团打击乐队身份参与2015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交流活动,与来自匈牙利的旋风青年管乐团展开友好交流。内江路小学还为国际友人献上女足《足球女孩》、淮剧《刘海戏金蟾(片段)》,杨浦小学献上民乐《金蛇狂舞》、合唱《风铃叮叮》等精彩节目。
“让随迁子女也有一技之长”
长号、圆号、多音鼓……这些西洋乐器对大部分随迁子女来说是见所未见。而在随迁子女比例高达95%以上的内江路小学,孩子们不仅有机会学习演奏这些乐器,而且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组建了行进管乐队。
谈到组建的初衷,校长田勇介绍说,实行集团化办学后,内江路小学被划入杨浦小学教育集团,而杨浦小学恰好有一支行进管乐队,为了让两所学校的孩子能够多一些课外交流,才决定组建自己的行进管乐队。“所有的孩子在我们眼里都是一样的,如果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当然会努力争取。”
于是,先后在杨浦区管乐办公室、杨浦区文化局、东辽阳中学和天津津宝乐厂的帮助支持下,师资和乐器迅速到位,2014年2月,内江路小学行进管乐队正式成立。这支成立仅一年多的乐队由17名打击乐手和30名管乐手组成,已参加过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少年宫艺术类等多项表演及比赛,并在首届上海市学生行进管乐比赛中荣获小学组金奖。
“孩子们都很珍惜学习机会,也很争气”,乐队获奖对田勇来说是个巨大的惊喜,“现在更有信心把这批、以后的每一批孩子都培养好,让他们也有一技之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磨成针
黄振宵是内江路小学四年级学生,爸爸妈妈都是安徽籍的来沪务工人员。出生在上海的他,与远在老家的两位姐姐交流并不多。黄爸爸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开车送货,黄妈妈上班的餐馆也总是在节假日迎来大客流,所以黄振宵平时除了学习之外,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听音乐、看电视。
刚被选入行进管乐队时,黄振宵兴奋不已,115斤的他自告奋勇选择了最重的大号。站在大号旁边,黄振宵才高出两个头,虽然他是个结实的“小胖子”,但是要举起这个庞然大物背着走,再吹出准确的音符并非易事。然而,黄振宵没有选择放弃,制定出一套特殊的训练方案——扛米。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黄振宵都会把家里的米袋拿出来扛着到处走,搬桌子、买油这些体力活也被他全部揽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可以轻松背着大号行进,而且气息平稳,准确地吹出每一个音符。在回答为什么当初会选择大号时,黄振宵显得十分自信,“因为大号跟我很配!”
内江路小学管乐队中,还有朱春雪、李科融、胡毅等随迁子女,他们和黄振宵一样,跟着父母生活在上海,努力学习、勤奋练习乐器,谱写自己的人生。
“孩子们基本上都是零基础,但并不影响他们飞速进步,管乐节前还会主动要求加练。”带队的邹老师和黄老师也会在专业老师不在校时,利用每天午休、放学后的时间尽可能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学习、练习机会。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和努力,小队员们都已取得长足进步,他们对自己的乐器也相当“宝贝”。孩子们说:“老师教我们,自己的乐器必须自己保管,不能让别人碰,因为不熟悉乐器的话有可能会无意间‘伤害’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