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护士节”探访沪东老年护理院“白衣天使”
90后渐成主力 用青春托起夕阳

  ■记者 毛信慧 通讯员 叶磊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记者从沪东老年护理院了解到,在这家有着近200位住院老人的医院里,90后护士已经悄然成为主力。

  高龄患者超过八成,七成以上失能失智。护理这些老人,除了要吃苦耐劳,更需要爱心和智慧。和80后、70后的护士前辈们相比,90后护士大多在改革开放后带来的优越环境下长大,他们能承担起照顾好老人的工作吗?

  “医院现有病区护士21名,其中90后12人,占据了半壁江山,本地户籍为主,其他年龄稍长的,也大多出生在88、89年。”沪东老年护理院总护士长卜丽娜介绍。出乎意料的是,医院的90后护士队伍总体平稳,两年里没有一人离职。

  多管齐下提升职业认同

  1990年出生的徐思莹是第一位加入医院的90后护士。2009年参加工作的她在去年首次获得“年度优秀职工”的荣誉,但她坦言,自己在刚刚入职时受到的质疑多于肯定。“因为年轻、没经验,许多病人、家属都会对我有所保留。”比较直接的,会当面质问:“年纪那么小,到底会不会扎针?”也有些家属在小徐说完医嘱后,又会向高年资护士询问同样的问题。“几次下来,自尊心有些受伤。”

  类似的遭遇,1994年出生的曹珂瑄刚踏上护士岗位时也碰到过。但她的烦恼,更多地是对工作前景的担忧。“从小到大第一次看见那么多的老人卧病在床,不是无法行动,就是丧失思维、语言能力,有的甚至奄奄一息。想着自己以后要年复一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心里非常茫然、压抑。”

  为了帮助90后护士尽快适应岗位,提升职业认同感,医院动了一番脑筋。医院会对每一位刚毕业的新护士实行为期一年的带教计划,从最基本的补液、扎针、测量血糖,到换药、翻身、叩背、护理压疮,再到和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每一步都由高年资护士在旁手把手指导;护理部与人事科也会为每一位护士因人而异地制定中短期目标,帮助其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走向。

  考虑到90后护士大多是中专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医院方面还制定了激励机制,引导她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通过提升学历与业务技能,增加自己的信心。“最近两年,共有6名护士获得了大专及以上学历,4人获得了心理护理师资格,8人参加了康复治疗师的培训,成为医院提供多元化优质护理的主力军。”卜丽娜说。

  对于90后护士们的合理需求,医院也会尽可能地去满足。低年资护士多为非在编人员,为了保障她们的权益、提升工作积极性,医院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施行同工同酬制度,并且还调整了绩效分配方案,提高护士的中夜班费等福利待遇。

  鼓励创新实现个人价值

  张圆最近有点忙。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这位92年出生的护士,正忙着为病区老人们准备一份礼物,和爷爷奶奶们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思前想后,她决定和同事一起为老人们表演一出双簧哑剧。“这些老人对语言、文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更喜欢舞蹈、哑剧。”

  除了和同事们为老人表演双簧哑剧,张圆还别出心裁,为她的护理对象李奶奶DIY了一张贺卡。贺卡上黏贴着两人的大头照合影,搭配上张圆折叠的五彩纸花,为老人亲手绘制的漫画头像,落款则写着“李奶奶的snowwhite”(白雪公主),温馨之余还流露出几分童趣。“因为我皮肤白,年纪又轻,所以李奶奶总爱叫我snowwhite,起初有些不习惯,可现在越听越觉得亲切。”

  像这样的特色活动,在沪东老年护理院的病房里每隔一两个月就会举办一次,不仅获得了病人、家属的好评,而且让全体医护人员,尤其是90后护士们乐在其中。相较于年长的一代,90后护士更独立、更有想法,并且不少人有一技之长:唱歌、美术、摄影、烹饪、编织,“与其压抑个性,不如打造平台,鼓励创新,将病区人文关怀与90后的个人特质有机结合在一起。”卜丽娜说。

  就这样,集体生日派对、创意料理展示、“美丽护士”微摄影、爱心绒线帽编织……一场场创意活动、一件件爱心礼物成为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

  去年,一组由90后护士参与、展现她们工作风采的摄影作品还荣获上海市“尚医”摄影/摄像大赛“爱心互助”团体奖。喜悦之余,不少90后护士都说:“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肯定”。

  用心用情在感悟中成长

  “护士工作不仅仅是按部就班的三查七对、打针、输液、宣教、发药,更是技术与艺术的相结合。”今年四月,在回顾自己这五年来的工作经历时,徐思莹忍不住写道。在她看来,自己的成长不是操作的娴熟,而是性格的完善。“从前的我和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敏感、脆弱、自尊心过强,而现在,我学会了换位思考、照顾别人。”

  这份转变,正是源于沪东病房里的人情味。由于疾病的康复周期较长,在沪东老年护理院,病区老人们往往能和照料他们的90后护士产生祖孙般的亲情。

  徐思莹说,现在自己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老人们问声好。上班的间隙,她也会主动和他们聊聊家常。“有时气色不太好,爷爷奶奶们就会关心我‘是不是生病了’,有时自己瘦了些,爷爷奶奶们就会唠叨‘小姑娘别减肥太多’,有时他们也会拿我打趣,说要给我介绍男朋友。”徐思莹承认,自己也曾遭遇过一些老人的“冷暴力”,但随着一次一次主动聊天、拉家常,渐渐地,他们都绽放了笑容。“和老人们相处特别单纯,只要用心用情,就一定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曹珂瑄则提到,自己在医院最大的收获是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这里是许多老人生命的终点。有的老人走得很安详,有的则是和病魔拼尽了气力;有的或许下午还在和你聊天,到了晚上就突然离开了;也有的可能从你见到他起,就从来没有睁开过眼睛。”曹珂瑄最初还会感慨“生命无常”,而现在想的更多的是“珍惜当下”。“希望能尽一切可能,用自己的青春托起那些沉落的夕阳。”她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讲述·人物
   第04版:民生·社会
90后渐成主力 用青春托起夕阳
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生命的守护天使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90后渐成主力 用青春托起夕阳 2015-05-14 2 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