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红房子”周边交通“微循环”

  ■记者周琳

  今年4月,杨浦交警对新华医院周边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调整,控江路江浦路交汇路段交通秩序大为好转。日前,杨浦交警立足实际因势利导,又实施了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周边的交通组织优化,杭州路、沈阳路等路段行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5月21日上午,记者实地探访“红房子”医院周边交通状况。

  “小马路”难以承载“大医院”

  “红房子”医院周边由沈阳路、杭州路、眉州路和一条防汛通道环绕而成,交通干道因先天不足,均为通行能力欠佳的小马路。其中沈阳路、杭州路均为单向通行道路,路幅宽仅为9米左右;沿着杨树浦港的防汛通道也是单向通行,路幅宽度为5米;眉州路虽然是双向通行车道,但路幅宽度也仅为11米。

  “红房子”医院每天交通需求有多少?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红房子”杨浦院区虽然是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的分院,但每天的门急诊量丝毫不亚于区域内的大医院。据院方介绍,从2009年底开始运营以来,前来就诊的市民数量日益增长,目前每天的门诊量保持在2000至2500人次左右,日停车需求近千辆。医院内部约有230个停车位,但职工自驾车辆就占去了大半容量;医院周边的沈阳路、杭州路虽有道路临时停车泊位40个,但对于医院每天的停车需求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显然,”小马路“的承载量远远不能满足”大医院“的日常需求。

  此外,沈阳路和眉州路上还有菜市场和较多沿街商铺,跨门营业、乱设摊等无序经营行为,长期以来都给这里的交通“添堵”。尤其是每天上午,进不了医院的车辆在沈阳路上排队等候,不仅造成道路交通拥堵,部分等待不及的驾驶员长时间按喇叭鸣笛,噪音扰民现象时有发生。

  “每天早晨是车辆进出医院的高峰期,各个门口都排起老长的队伍,本来不宽的小路堵得严严实实的。”据“红房子”医院保卫科工作人员反映,拥堵严重时,电动车、三轮车穿行都十分困难,如有危重紧急病例需要进院抢救,交通疏导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螺蛳壳里做道场”

  周边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干道既有条件无法改变,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立足实际因势利导,从优化科学管理上下功夫。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商讨,杨浦交警拟出了“因势利导,强化内部循环和外部调整”等一整套解决方案。

  方案首先对“红房子”医院的出入口进行调整,将社会车辆入口与医院职工车辆入口分开,引导社会车辆从1号门进医院,减少了在沈阳路上排队等候的时间,有效疏通小马路的交通。同时,对医院门禁入口位置进行调整,将原来的门禁位置平移一段距离,这个小调整让医院内部新增10辆车的停放车位。

  其次,在医院内部及门前广场,实施机动车定点上下客和车辆单循环通行方式,方便就诊车辆上下客后及时驶离,避免人流、车流阶段性集聚。

  此外,在医院周边的几个相邻路口都增加了疏导警力,安装近20张“禁止机动车违法停放”警告牌,并通过视频监控,时刻关注周边交通状况,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拥堵的各类突发问题。

  为配合交警强化交通组织管理,“红房子”医院也积极配合,通过内部调整改造,先期增加了30个泊车位。下一步,还计划对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想尽办法挖掘潜力增加车位。

  实施优化交通改造一个多月以来,“红房子”医院周边的交通秩序大为改观。记者在走访过程中,目睹医院周边各条干道秩序井然、交通顺畅。

  “组织管理还有优化提升的空间,可以将医院内部停车位显示纳入市政部门的停车诱导系统,方便提醒和引导驾驶员提前作出选择。”杨浦交警勤务科民警表示,交警支队下一步将与院方一起继续优化交通组织,比如建议院方对进出口的停车收费系统进行改造,效仿新华医院安装自动识别探头,在车辆进入医院大门时探头自动记录号牌信息,离院时自动计算停车费用,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车辆停留时间,加快车辆流动速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专题·档案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整合资源集聚智慧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殷行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
学生艺术节单项比赛圆满落幕
“蚂蚁计划”邀创业者共兴互联网教育
打通“红房子”周边交通“微循环”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打通“红房子”周边交通“微循环” 2015-05-26 2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