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信息化 便民服务再提速
杨浦区档案馆新馆以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为建设标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适应数字档案管理需求的网络平台,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为满足市民对各类民生档案查询的需求,区档案馆不断挖掘馆藏民生档案资源,梳理民生档案种类。近年来,先后整理出了婚姻、独生子女、知青子女回沪等38种民生专题档案,其中,婚姻档案、独生子女审批、再生育申请、知青名册、知青子女回沪、收养、学籍、人才引进、下放名册、下放回沪名册、下放子女回沪等14种民生类档案已经完成专题文件级著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查阅利用。
2011年7月,民生档案查阅利用工作在全区12个街道(镇)全面铺开,并在全市首创民生档案“全区通办、就近受理”馆社联动服务新模式,将档案查阅服务延伸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如今,市民可就近到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查阅11种民生档案,包括婚姻登记、独生子女、知青上山下乡、知青子女回沪、二胎申请、学籍档案、收养档案、人才引进、私房翻建执照、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认定等民生专题档案。
此外,区档案馆还成为首批加入上海市档案局“就近查询,跨馆出证”民生档案远程协同服务的区县档案馆。截至2015年4月30日,已为近4493位市民提供馆际联动查档服务。
除了提供免费查阅档案、信息咨询服务外,区档案馆还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查档利用环境,市民在查档接待大厅可快速查询浏览馆藏档案,进行自助查档和IC卡授权查档。更重要的是,市民还可以利用网络,登录档案信息网站,阅读开放档案及档案工作动态。
近年来,区档案馆把档案服务民生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创新档案服务方式,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微笑传递、服务群众”为主题,每月定时、定人、定点深入社区,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
今后,区档案馆将以建设现代化的数字档案馆为目标,为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提供更有效的途径,实现档案服务融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目标,进一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便利、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定格历史瞬间 留存城市记忆
档案具有存史育人的文化功能,档案编研则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途径。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卷宗,档案工作者采用筛选、加工、提炼、编纂等手段,把档案“原料”转化加工为各种形式的编研成果。
据统计,近年来区档案馆组织或参与编撰的图册书籍和档案史料多达几十种,包括《民俗上海·杨浦卷》、《世纪杨浦》、《杨浦百年史话》《百年大学看杨浦》、《百年工业看杨浦》、《百年市政看杨浦》、《杨浦文化名人》、《走进杨浦》、《杨浦区志》、《杨浦年鉴》等。这些档案文化产品的问世,扩大了档案的影响力,其中《百年杨浦》系列丛书还获得上海市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的殊荣。
在上海中心城区,杨浦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当丰富。2014年出版的《走进杨浦》一书基于丰富的历史资料,从城市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事业、人物事件等方面,全面、细致、生动地展示了杨浦一百多年的沧桑变迁与光彩夺目的英雄群像。书中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掌故,如发电厂、自来水厂、跑马场的来历,大上海计划的实施,《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国徽的制作,永久、凤凰牌自行车的辉煌。也有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如旧上海市政府大厦落成典礼的盛况,宋美龄的江湾飞机楼之美梦,张治中在叶家花园指挥抗战的情形,少年李敖在杨浦的读书经历等。
拓展服务 传播杨浦历史文化
区档案馆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收档、查档,它还是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馆的二楼由主题厅、陈列室和专题厅三部分组成。
“走进杨浦·档案图片陈列展”主题展厅通过1200余件档案文献、文物和历史照片,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和高新互动多媒体手段,全面展现杨浦的百年工业、百年大学和百年市政的发展历史及红色工运斗争史。
陈列室则主要陈列各个历史时期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杨浦区境内活动的照片、社会名人的题词题字、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秀才试卷、执业方单、地契、地图等藏品,如已被列入上海市首批档案文献遗产的《庄氏家族地契暨道契、赋税档案》。
专题厅则定期举办档案主题或专题展览,如《杨浦区档案馆五十华诞书画作品展》、《杨树浦——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杨浦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案例展》等,突出杨浦历史文化的地方特色,积极发挥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展示、交流平台与宣传窗口作用。在此基础上,区档案馆还结合档案日等活动,举办各类巡回展览,如“母亲河畔的杨浦”、“档案利用实例展览”、“灿烂金秋家庭档案展”、《穿越百年时空的档案记忆——建党时期沪东党组织卓绝斗争史专辑》、《档案见证——上海新印象·杨浦新掠影》、《“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题词发表50周年纪念展》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反响。
相关链接
国际档案日
1948年6月9日,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主持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成立。ICA是档案界的最高专业组织,其宗旨是加强世界范围内档案机构的合作,共同致力于档案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提高公众对档案重要性的意识,2004年,维也纳第15届国际档案大会提出议案,呼吁联合国成立“国际档案日”,当时有2000名与会者赞成该提议;2007年,ICA确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
档案馆日活动
随着档案查阅利用的日渐开放,市民和档案馆的接触也越来越多。为拉近市民与档案馆的距离,自2007年起,上海市档案馆与各区县档案馆于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举办“档案馆日”活动,宣传档案文化和档案服务。2013年,国家档案局把“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在每年的5-6月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宣传活动。
今年,根据“创新发展·档案见证”的上海市档案日活动主题,杨浦区分会场活动主题被确定为“创新孕育·活力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