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角场街道回应“夏令热线”呼声为民解忧——
整治叶氏路露天垃圾场

    本报讯 日前,五角场街道社区管理办联合城管工作人员前往叶氏路33号,组织施工队伍对一处面积达千余平方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露天垃圾场进行集中整治。

    叶氏路私房区东邻武东路、西邻复旦大学、北靠上海济光学院、南为武川路泵站,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五角场中心区域典型的“棚户区”。该区域内私房大多为一至两层砖木结构,并伴有大量危棚简屋,无证搭建众多且分隔出租给外来人员,实际居住人口多且流动性大。根据实有人口登记情况,小区内外来人口有近800人;此外,区域内还有非居单位两家,分别租赁给15家单位和个人。由于人口居住复杂,且缺乏有效的管理,环境卫生陈年“旧账”众多,小区“脏、乱、差”现象突出。

    去年,配合“双创”活动开展,五角场街道针对叶氏路小区存在的问题,多次开展多部门参与的大规模集中联合整治行动,累计清理运送各类垃圾近三十吨,疏通了小区消防通道,还居民以整洁的生活环境。

    7月中旬,五角场街道社区管理办接到“夏令热线”转交办的相关投诉,称市东敬老院的张先生反映,叶氏路居民区西南角有一露天荒地,成为居民新的垃圾场,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与垃圾场一墙之隔的敬老院宿舍臭气熏天,老人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对张先生反映的情况,社区管理办工作人员及时前往现场查看。原来,这一垃圾场处于小区西南角一条狭窄死胡同的尽头,原先是小区居民自挖的菜地,一道矮墙将这块地与叶氏路小区隔开,没有走进胡同无法发现里面这一开阔地带。随着街道对叶氏路小区多次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居民陆续将生活垃圾倾倒至这一隐秘地块,渐渐地堆成了“垃圾山”。

    这一近千平米的荒地处于叶氏路小区围墙外侧,为何多年来无人管理?所有权属哪个单位或个人?社区管理办工作人员经走访查询了居委会和多个部门单位,均无法确认。

    近期,五角场街道土地征收工作已经开始,垃圾场的清理也列入同步进行计划,但征收工作持续漫长,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时时受到影响,垃圾场的整治工作刻不容缓。于是,街道从有限的市政绿化专项资金中拨出经费,及时安排施工队进场施工。

    整治当天,记者走进叶氏路33号,只见小区内环境面貌经整治后明显改观,穿过小区的300米长的狭长主干道,来到南端的尽头,只见施工人员有的在清理菜地障碍物,有的将成堆的垃圾推平并用泥土覆盖,还有的将与小区相隔的矮墙堆砌至两米多高。施工方表示,由于垃圾量庞大,荒地中污秽物横流,施工过程中采取垃圾推平、泥土覆盖、种上绿植、与小区隔离等整治措施,解决垃圾场对周边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

    由于300米长的狭长胡同是进入垃圾场的唯一通道,施工机械无法进驻,整治过程中,施工人员用小车推、肩扛运送泥土等材料,工期相对延长。8月5日,记者从五角场街道获悉,垃圾清理、泥土覆盖、围墙隔离等工作基本完工,后续的绿化美化、动态管理等整治措施正在进行中。

    ■记者 周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沿线治安平稳环境大为改观
图片新闻
整治叶氏路露天垃圾场
图片新闻
警企携手安全防范进家门
推进政府系统无纸化工作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整治叶氏路露天垃圾场 2015-08-06 2 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