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满目青山夕照明
——江浦路街道离退休干部党建试点工作掠影
活动小组的离休干部向小朋友捐书。

  江浦路街道根据区委老干部局、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对城市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试点工作的要求,脚踏实地开展试点工作,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目前,24 个居民区已全部成立常规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并组建了2 个学习活动类的功能型党支部。

  为生命着色 

  髦耋岁月新篇章

  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虽已步入髦耋之年,但对党的忠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初心不变;关心下一代,为创建和谐社区作贡献的热情不变;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延续红色基因于年轻一代,“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晚年生活色彩绚烂,用爱心写就了时代的新篇章。

  他们,就是江浦路街道陈二居委会离休干部活动小组的20名离休干部。2017年底,活动小组又有了“新家”,江浦社区组建了第一支功能型党支部,由离休干部沈涛担任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活动小组发挥优势、服务社区,开展了各种活动。

  一、为国育才,帮困助学施大爱

  天真烂漫的学子,有的因家境贫寒, 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离休干部活动小组得知消息后,创建了帮困助学基金会,每年两次开展助学帮困活动,十多年来坚持不懈。每次活动,老同志们不仅给困难学生送上助学金,还关心学生们的成才成长,教育他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热爱祖国,尊重他人、成为有信有义之人。在老同志们的帮助下,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更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获得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财富。十几年来老干部活动小组助学捐款累计达到六万余元。大爱无疆,老同志们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才,尽绵薄之力,赢得了社区广大居民的赞赏和尊重。

  二、老少相携,红色基因永传承

  王根英烈士(陈庚大将发妻)早年曾战斗在江浦这块土地上。在“七一”党的诞辰来临前,活动小组的沈涛和周晶远一起遍寻史料,编写了王根英烈士的战斗故事。2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了街道关工委组织的祭扫王根英故居的活动。沈涛寄希望于青少年:“不要忘记过去,牢记英烈的历史功绩,牢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要开启未来,学好知识,为建设繁荣富强、高度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贡献力量。”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烈士纪念碑前的宣讲,使中小学生们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为成长历程中补上重要的一课。

  活动小组在陈二居民区中小学生暑期活动中,也经常向大家讲革命故事,作主题演讲。陆森讲述自己保卫首长的经历;马云连讲述青年时参加革命的体会;张殿桂讲述自己抗美援朝的故事。老同志们饱含深情的宣讲,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三、老青结对,社区教育结硕果

  老干部们创新思路,使社区学生走上一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路。他们一方面加强自身学习,做到“思想常新,理想永存”。9年来,小组一共进行过63次政治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开展忘年交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小组与陈二居民区党总支成立“忘年交学习沙龙”,通过“老少牵手,深情关爱”等老少结对活动,相互了解各自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增进了彼此的友情,并逐步成为了忘年交。

  离休干部活动小组在社区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中,发挥其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力所能及承担起教育、帮助社区团组织、团员青年的工作,促进团的建设。十多年来,他们先后和教科院附中、新华医院卫校、上海理工大学和医疗器械学院等学校的学生结对,采用“走进去”和“请出来”等形式,为同学们开展座谈,引导大家热爱祖国、热爱党,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共建结对活动,弘扬正能量,倡导积极向上的风尚,学生们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纷纷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陈二离休干部活动小组的老党员们以培养、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为己任,老少结对,用爱心为创建和谐社区谱写了髦耋岁月的新篇章。

  为党旗争辉

  老骥伏枥新奉献

  沈涛自1992年离休后,全身心投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除了担任离休干部活动小组的组长,他还积极发挥个人作用,奉献社会。

  家国情怀志愿心。沈涛在社区有着多重身份,他是江浦社区志愿者协会的离休干部志愿者,是社区文化的义务倡导员,是陈二居民区老干部合唱队的辅导员和指挥,是街道“关工委”成员,是区“关工委”讲师团成员,还受聘于昆明学校、杨教院附中等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他身兼多职,无私地为社区奉献余力。

  保健、科普传知识。作为江浦街道科普宣传刊物《江浦科普》的主编,沈涛十几年来坚持不懈面向老干部和广大居民,普及科学常识,刊物每两个月出一期,并发到各居委会。他给这个刊物设立了“科技广角”、“环保天地”、“养生之道”、“生活常识”、“实话直说”等七个栏目。目前,《江浦科普》已经出版了60期,编发了422篇文章。他还定期刊出了《医疗保健月刊》,指导老同志们科学养身;同时积极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在社区居民论坛发送了不少稿件,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为建设“知识杨浦”添砖加瓦。

  咏唱宣扬正能量。1999年5月,陈二居民区老干部合唱队成立,沈涛担任合唱队辅导员和指挥,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力求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出歌曲《党的建设要加强》、《双辽小区文明新风赞》等一批具有时代性的代表作品,在他的指导下,合唱队在各类合唱比赛中频频获奖。他还将《公民道德基本纲要》中的二十个字编词作曲,在居民中教唱,使纲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同时还将二十个字编成七字格言,张贴在楼道内,让大家共同自觉遵守。他的每一次创作、每一件作品都紧紧和社区的人、事、物融合在一起,在社区各种文艺汇演中,每每成为全场的焦点,博得最热烈、最响亮、最持久的掌声。

  沈涛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于社区,他说:只要我还健在,就希望社区领导在志愿者的舞台上,给我留一个位置。作为党员,我要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一个合格的句号。

  平生三愿新境界

  年近九十高龄的卜兆丰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他对于生死观念有“三不”——“不想死、不怕死、不等死”。

  从外地某省人民政府岗位退休的卜兆丰经常说:“我的宗旨是离岗不离党,为党旗争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言必践、行必果的他,确实做到了。

  不忘初心,本色不改。2010年上海世博会刚刚结束,蒋家浜地区就出现了许多违章搭建,原本供行人通行的弄堂都被堵塞了,既影响市容又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卜兆丰花了整整一周时间进行调查摸底,将近四百处违章搭建的位置全都标记出来,先后给街道、区相关部门写信反映情况,历时将近一年终于将违章建筑全部清理拆除。

  扶持帮助,促进成长。原阳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郭明烨对卜兆丰有着很高的评价,她说:“我刚来居委会工作时,因为是从企业转来的,对居委会工作不是很熟悉。卜老师就耐心地教导我怎么开展居委会工作,怎样用朴实深入的作风,贴近居民群众。他从报纸、刊物上寻找案例,结合生活经验给我们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社区年轻干部成长。”

  满心赤诚,怀揣深情。卜兆丰迁居阳明居民区八年来,为区和街道建言献策共9 次,从“科创”到“双创”,从居民自治网络到楼组工作,其中两个建议获“金点子”称号,这些都是他从报纸、刊物上寻找案例,结合生活经验所提出建议和意见。他家订了十多份报刊,每次读完报纸,他就将自认为有价值的文章推荐给读书会,如今已有392篇,而且每篇文章都有详细笔记。他在“中国梦之路”全国主题征文大赛中的参赛作品《耄耋三愿追梦中》写道:“平生三愿是:国统一、民族兴、人出彩。”为此,他为自己列出老年生活要做的十件事,包括为社会建言献策、创作正能量文艺作品、教育子女等。

  卜兆丰,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不懈坚持,诠释着责任和担当,就像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老干部陈岩石,坚守着信念,惦记着民生疾苦,困难中永远和群众在一起……

  文化养老新品味

  沈少宇虽已年过八旬,但精神矍铄,保持着六十来岁的心态、焕发着五十来岁的精神面貌。作为一名老党员、曾经的江浦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退休后他仍壮心不已,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力所能及地为推进居民区精神文明建设作着奉献。

  墨香润邻里。沈少宇认为,老同志的退休生活除了要身体健康,还离不开有益而又充实的精神文化追求。他以自己退休二十余年所积累的书法学习经验,以自己对社区建设特有的热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在社区和周边群众中发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积极作用。逢年过节他还自掏腰包买来笔墨纸张,主动为周边群众、老同志免费书写春联。他的书法作品也曾多次参加市、区各种展览,并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鹤发少年心。从年龄上看,沈少宇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耄耋老人了。但他退休后,为了“跟得上形势”,还学会了使用电脑,他每天在家上网浏览信息、查找资料、QQ聊天、收发邮件等。凡是年轻人赶的潮流,他基本上也都能露两手。近些年随着网络对生活介入和影响的日益加深,老沈又掌握了智能手机的运用。他现在经常熟练地运用多媒体和微信功能与他人进行交流。2015年,老沈参加了中央组织部关于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活动,他运用书法、微信等宣传载体,在离退休干部、社区群众中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用自身言行影响和带动周边群众。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我要做到退休不退色,保持革命晚节,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良好形象。在大是大非政治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负面言论,要敢于率先发声亮剑、表明立场,旗帜鲜明地作斗争,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文化养老、追求幸福,沈少宇展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新境界,是我们身边的“最美老干部”。

  秀出晚霞新风采

  2008年,孙建芳从江浦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从单位回归到社区,她依然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工作和生活环境变了,但她对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不变,为人民服务的诚挚情怀不变,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建设发挥余热。

  送人玫瑰悠悠情。孙建芳退休后十分热心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她总是在第一时间,积极带头参与社会的爱心募捐活动,主动做好支部成员的动员工作,带动周边群众一起为社会慈善事业作贡献。她还曾为社区里一位丈夫去世生活十分困难的外来媳妇伸出援助之手,并主动承担其女儿的学习费用,一直到这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平凡的举动有着不平凡的意义。孙建芳说:“为需要帮助的群众送上温暖,社会将会充满爱。我要让这个最普通的家庭也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她这种不为名不为利,克己为民的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也充分体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应有的时代精神。

  舞台姐妹款款行。孙建芳在退休后的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平时陪伴家人,服侍老人,安享亲情,她还积极奉行“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投身于老年教育。在区老干部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参与了富有中国浓郁民族特色的时装秀沙龙、沪剧沙龙和声乐沙龙的学习活动,并且在时装沙龙里担任了班长。她所率领及参与的这几支队伍连续好几年活跃在市、区的群众文艺舞台上,用一个个精心排演的节目向观众展示了新时代老年人健康向上、精神富有、心态乐观的生活风貌,多次获得过奖励,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及赞扬。

  孙建芳向周边的老年朋友说:我们退休不工作了,这正是一个充分展示晚年风彩,开创人生第二个春天的大好时机。她以丰沛多姿的生活展现了晚霞的无限精彩。

  本版撰稿:刘瑞雪(作者系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记者团成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图说
满目青山夕照明
杨浦时报专题07满目青山夕照明 2018-06-12 2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