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睦邻中心不停摆 线上活动更丰富

  ■记者 周琳

  本报讯 受疫情影响,社区睦邻中心暂时“停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怎么办?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及时向互联网转型,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应用程序等网络资源,打造了一个与实体睦邻中心“功能相似、体验不同”的数字化睦邻中心。

  5月12日下午,春节后的“指南针”居民自治议事会第一会议,在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召开。管理运营方嘉甄社区安全服务中心负责人孟华清通过投影仪,向志愿团队负责人传授他研发的“我的睦邻家园”应用程序。这是他在宅家抗疫期间,耗时数月研发而成,为社区居民网上参与活动提供了一个内容精彩纷呈、稳定可持续的新平台。

  记者打开“我的睦邻家园”看到,应用程序包含了“公告”“频道”“专栏”“推荐”等多个一级版块,及“云课堂”“生活馆”“睦邻微学”“健康早班车”等多个二级版块。点开“生活馆”,里面有“为什么要戴口罩”“趣味小游戏”等精彩视频;“睦邻微学”里,则包含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垃圾分类管理”等测试题。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在这个应用程序里都可以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为让居民宅在家里,也可以在“和睦邻中心相同又不尽相同”的虚拟场所里“冲浪”,嘉甄社区安全服务中心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与居民加强多方互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些活动项目的开展,可以不依赖睦邻中心实体空间,依托便捷的网络线上来做,效果优于传统做法。”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负责人介绍,把党建知识学习搬上“嘉甄社区”微信公众号,每周更换一题,供居民反复学习。为了测试居民学习效果,他们采用“腾讯问卷”把测试题发到社区联络群里,参与测试的居民大幅度增加,效果优于书面答题。

  为鼓励更多居民参与线上活动,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精心选择具有互动性的项目,以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手机H5页面等形式在各居民微信群里转发分享,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睦邻中心线上活动。由20多名志愿团队队长,负责教会居民如何使用二维码、页面跳转和填写提交表单等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居民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劳动风采”社区居民摄影比赛、国庆70周年团队作品展等居民自导自演的节目,全部搬上了互联网,居民们在“不见面”的交流中陶冶情操、增进感情。疫情期间,尝试运营服务从实体平台转型虚拟互联网,为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线上、线下同步建设推提供了有益尝试,也为今后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提供了可复制的睦邻中心运营生动样本。

  据悉,随着全区社区睦邻中心恢复场地开放进入倒计时,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已制定了线上预约、限定人数、场地消杀、扫码签到、进门测温等一系列方案,确保恢复开放后居民们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睦邻中心不停摆 线上活动更丰富
杨浦联手复旦智库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广告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睦邻中心不停摆 线上活动更丰富 2020-05-14 2 2020年05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