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财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
预测2021年GDP增速约8.4%

  ■记者 毛信慧

  本报讯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0-2021)》。报告预测,基于预测模型(IAR-CMM)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21年中国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8.4%,CPI增长0.2%,PPI增长0.6%,GDP平减指数增长1.8%,消费增长10.8%,投资增长5.7%,出口增长4.4%,进口增长8.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USD)将在6.5附近宽幅震荡。

  发布会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总负责人田国强教授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0-2021)》的宗旨、特点和基本结论作了介绍。

  他强调,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一定要围绕中央的大政方针展开,项目组基于“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究和解决影响全局的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长远视角、全局观念、系统思维、综合治理、风险防范”五位一体的研究方法,强调“三维、六性”(理论逻辑、实践真知、历史视野,科学性、严谨性、现实性、针对性、前瞻性、思想性),给出政策和改革建议。“不只是大概率的点预测,项目组更多地考虑规避和防范一旦出现黑天鹅小概率事件和如何应对已有显著迹象灰犀牛较大概率系统性的风险,进行情景分析和反事实分析,有效应对短期波动风险、趋势性和周期性因素的交互叠加和相互作用,也关注中长期制度性、结构性改革及其向纵深推进的方式。”

  报告指出,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中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主要面临供给侧、需求侧和国际循环三方面的挑战:一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和供给质量水平的不充分;二是中国经济内需的提振面临诸多难题,包括资本报酬边际收益递减而带来的投资下滑,收入差距拉大和中等收入群体过低及家庭部门杠杆率激增带来的消费不足;三是中国经济国际大循环面临外需市场的萎缩和一些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出现一个世界、两种体系的趋势。这些问题的解决,需通过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产业链安全,加大需求侧改革和注重需求侧管理,以及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借力更高水平的国际大循环来实现。

  中国应如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对此,报告建议,要充分估量新冠疫情、全球化的格局变化等问题给世界经济政治和中国带来的当前和潜在长远冲击与影响,以长远视角、全局观念、系统思维、综合治理的一般均衡分析来加以谋划应对;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和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化的改革,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以所有制中立原则为国企、民企、外企提供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完善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促进发展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要深化需求端改革和改善,推行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社会的收入分配政策,健全覆盖“生老病居教”的一揽子社会保障体系,夯实国内大循环的内需基础;要主动融入高水平国际大循环,在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贸易与投资谈判中推进制度性开放,按照参与制定的国际规则来保障自身国家利益,并倒逼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要围绕包容性经济制度,国家能力和政府执行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包容透明的社会治理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强化长板、补齐短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焦点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艺术
   第08版:专题
社区进入“更新提质”新阶段
家门口有个特价“小超市”
预测2021年GDP增速约8.4%
图片新闻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预测2021年GDP增速约8.4% 2021-01-07 2 2021年0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