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 3月1日就要执行的存取款新规,近日引发了热议。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十条显示,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以后要去取个现金这么麻烦?不少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其实,这一新规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提升金融机构“反洗钱”水平,接轨反洗钱国际标准。反洗钱国际评估认为,我国需要进一步明确对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反洗钱监管制度。
根据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的表述,正常情况下,金融机构不需要客户填写信息或者提供证明材料,金融机构在简单询问了解后即可直接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并登记相关情况,只有发现交易明显异常、有合理理由怀疑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才会向客户进一步了解情况。
也就是说,普通人存取款和洗钱、诈骗等违法行为没关系,不用担心会很麻烦。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指导金融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在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同时,要严格执行最少、必要原则去了解登记客户信息,不得增加客户负担。
“对于不正常的资金往来,银行肯定会关注。实际上,目前支付方式多元且方便,个人存取超5万元现金的情况已经不多,所以此举并不会对太多人造成影响。但针对老年人群体,我们未来可能会采取更加人性便利的措施。”一位沪上银行负责人表示。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