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处防范区就能“放飞”了?

  据文汇报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结合上海实际,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全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首批“三区”划分名单公布。

  身处防范区,居民如何活动?封控区、管控区如何才能变为防范区?市卫健委、市疾控专家予以划重点解答。

  问1:身处防范区,居民就能放飞自我、跨区活动了?

  答:防范区居民可以走出小区大门。考虑到当前本市阳性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人员要减少流动,避免聚集。

  防范区内人员原则上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活动范围不要超出所在街道或乡镇。

  问2:人户分离,户口在防范区,人在封控区,可以出去吗?

  答:不行。此次划分是以居住地为准。因为人才是防范的主体,不是户口。

  问3:防范区居民是否可以正常上下班?

  答:倡导居家办公,非必要不外出。

  确需外出的,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切实做到“三件套、五还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筑牢织密疫情防护网。

  问4:封控区如何才能转为防范区?

  答:封控区是指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封闭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封闭管理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无新增阳性感染者,且第13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解除封控,调整为防范区。

  问5:防范区居民要做哪些防护?

  答:当前本市阳性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市民依旧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松懈,不聚集,减少流动。请防范区居民做好个人防护,做好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问6:管控区如何才能转为防范区?

  答:管控区是指近7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如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无新增阳性感染者,且第6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则解除管控,调整为防范区。

  问7:居委会把好社区大门,有啥需要特别注意的?

  答:如果所住楼栋7天内无阳性感染者,在此前提下,疫情防控、城市运行保障等人员可凭工作证、单位证明、本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向居村委会提出申请,加做一次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可以放行。

  问8:封控区、管控区居民如何就医?

  答:对封控区、管控区内,因病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社区同意,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倡导居民使用互联网医院就诊。

  ■李晨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上海全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
身处防范区就能“放飞”了?
康复者、解除医学观察人员不具有传染性
防护手段依然有效
杨浦时报健康06身处防范区就能“放飞”了? 2022-04-14 2 2022年04月14日 星期四